我的年味,与时俱进

2021-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荷叶田田_2468

“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是一年。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童年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如胶卷一样,缓缓地在脑海里展开。

    三十年前

      小时候,一进腊月,在学校里就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吃的饭菜,而且还有新衣服穿。娘每到这个时间,就盘算着摊上几盖垫煎饼、蒸上几锅馒头,然后再做蒸鸡白菜、炸鸡、炸鱼......。

      前一天晚上,娘早早地把粮食泡好,第二天清早,“披着星星”用独木车推着粮食去磨成糊糊。那时天冷,我还在被窝懒得起。娘回来支起鏊子,坐在鏊子前面,左手舀一勺子糊糊、倒在鏊子上,左手放下勺子的同时,右手用一个耙子搂着糊糊绕着鏊子旋转一周,这个煎饼就成功了一半。紧接着,右手再放下耙子,把柴火用一根小小的树枝推到鏊子底下,红红的火苗吻着四周,而鏊子上迅速冒着热气,带有新粮食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时糊糊成型,一个圆圆的煎饼大功告成!如果煎饼在鏊子上哪里有缺角少圆的话,接着在缺口处倒点糊糊,耙子一刮,马上补齐缺口。娘就是这样的动作:周而复始、顺序渐进。午饭也没有时间吃,边摊边吃个煎饼,那时的我,只能在娘跟前打点小下,帮着娘抱柴火(所谓的“柴火”指的是,干枯的树叶子等)、倒点水、拿拿盖垫等。

    整整一天,收获的是三盖垫煎饼。娘把鏊子立起来,柴火燃烧后的灰堆起来。这时的娘再拿起洗好的咸菜,用刀切成条,放在一小罐里,倒上油,盖上盖,密封好,把罐埋在灰里,放一晚上。等第二天早上,把小罐从灰堆掏出来。再“就着”喝玉米面稀饭,甭提有多香了!但是又很咸,娘说:“咸菜咸菜,不咸怎么叫咸菜呢?”

        接下来的几天,娘就按排时间蒸馒头,先将老面放在盆里用温水泡开,倒上一点面粉,搅成糊糊,再把盆放在大锅里面,大锅里加点水,盖上锅盖,最后拉着风掀,用柴火把大锅里的水加温。并伸手试水温,说水不凉不热才行。如果中间水凉了,再续柴火把水温一下,过上估计2个小时,掀开锅盖看看,如果盆里的糊糊上有很多泡泡,说明面已发酵。这时,娘把盆从大锅里取出来,放在桌子上,再加上约有三瓢面粉,倒入盆中。用力将面粉搅倒,并且揉成一团,把盆再次放入大锅中,重复以前的动作。再过上一段时间。这时面团发开了,由一块面团,发成满满一盆。取出盆里的面,倒在面板上,用力揉面,然后用手均匀地撕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再一小个一小个地揉、揉好后一团,一个馒头完成。再留下两个做面鱼:娘先是把面团揉长,找来顶指,用筷子点上眼睛、用刀在面背大约四分之一处划一下,出来鱼头,划痕下面用顶指在面上压印,四分之三处再用刀划痕、下面用刀切开、用手掰掰、出来鱼尾巴、这样一条面鱼就完成了。

      做好后,在大锅里填上水,把馒头与面鱼放在大锅里的篦子上烧火。为防止锅盖的热气跑了,娘总是习惯锅盖上压砖头。那时也没有钟表,只知道开锅后,再烧上一段时间,等锅边的热气冒完,又大又圆的馒头就出锅。

    接下来的几天,陪娘干活。我只能当帮手,娘在炸鸡时,我就负责添柴、烧火。

      等过了腊月二十左右,遇上个好天气,娘就把屋里的小东西让我和弟弟一起收拾到院子里,搬不动的大东西,娘就找个塑料纸盖起来,然后找一根长杆,绑上笤帚,而娘自己用头巾包扎的严实,只露着两眼,用力举着笤帚,把房间里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我们这里俗称的“扫屋”。扫完卫生的娘,全身挂满了灰。

    等到三十的这天,我与弟弟、爷一起贴春联、过门钱、窗花。把大门口两侧的对联、过门钱贴得格外整齐。有时风儿一吹,五颜六色的过门钱随风摆动,哗啦啦地舞起来。晚上,娘再把菜洗净、切好,盛在盘子里。娘和爷商量炒几个菜,每个菜都是怎么做法,并且嘱咐爷凌晨四点左右起来炒菜、放鞭发纸码。

  每年的这天晚上,虽然我躺在被窝里,但是都兴奋得睡不着。我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爷就起床做饭。晚上的鞭炮声接二连三、由远而近、由小而大。

    等爷做好饭,先敬天神,再放鞭炮后,小声地喊我、弟弟、娘起来吃饭。

  吃完饭后,娘、爷带着我和弟弟先去去奶奶家拜年,然后我们一家人在奶奶家集合,等着婶子、叔叔、弟弟、妹妹一家人的到来,人齐后,我们跟随着大人去拜年,大人决定好去哪一家后,都是我们小孩子跑在前面,商量着怎么问好,进去之后,我们姐弟几人异口同声地喊“过年好”。

    那时,就听婶子、大娘有时“啦呱”:以后,社会发展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打电话既能听到声、又能看到人,咱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三十年后

  2000年,我嫁到婆家来,我也是从农村一下子到了县城。

    婆妈这边的居住环境相对来说比农村好多了,单位里有食堂、锅炉房。食堂里的面食有馒头、糖角、花卷等等。下了班,到食堂里买上馒头,到锅炉房里打上开水,回家炒上菜、熬上稀饭,一家人围在饭桌上,边吃饭边聊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其乐融融。

  接着,女儿的出生,给家里的生活添了许多色彩。渐渐地,孩子长大。

  进了腊月,有些能放住的干菜,如粉皮、粉条、腐竹等,婆妈早早的买回家。过了腊月二十,家里的窗帘、沙发外套等,用洗衣机洗好。

    因为住的是楼房,所以打扫卫生方便多了。馒头、糖角、豆包都是到食堂里买现成的,省下的时间,一家人坐 在一起,唠唠家常。

  每到三十的这天,吃了早饭,就准备午饭,因为午饭、晚饭大哥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婆妈总是惦记着,大儿喜欢吃的豆芽、二儿喜欢吃的鱼、小儿喜欢吃的藕、大嫂想吃的高崖炸鸡、我想吃的炖山药、孙子喜欢吃的肉丸、孙女吃的年糕,唯独把她自己吃的放在最后。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每每这样,内心都会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娘在家在;父母对每个孩子都是牵肠挂肚。下了班,家务活我也是争着去做,让婆妈多歇歇。大嫂来到时,也到厨房里帮着干这干那、快言快语。

  等菜上齐后,有说有笑地吃着、天南海北地谈着。餐后,孩子们开心地玩耍,大人们喝着茶水聊天,跟婆妈汇报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自己的工作情况。

    第二早上,起来就喊“过年好”。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红红火火的福字、过门钱

  大哥带领我们去拜年,见面就是“过年好”。这一天,遇到谁也是打招呼“过年好”。

四十年后的农村

    如今,党的政策好,为了缩小城乡的差距,农村不但修了水泥路、而且还在各家各户门口整出了绿化带,下雨、雪化时,走一路不再泥巴“飞满天”。足不出户欣赏到芽儿吐、叶儿绿、花儿俏、果儿香。“春赏百花、秋赏月、夏赏荷花、冬赏雪”,四季轮回、亘古不变,每个季节都让你流连忘返。村西头的健身广场上,每到夏天、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姑娘、小伙、老人、三个一伙、五个一团、十个一堆,随着小曲漫街飘的声音、扭动着身子,快乐的跳啊、唱啊!

  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的生活天天如过年。

今年的春节

  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即挑即选,一家三口到超市采购,分工明确:她爸负责蔬菜、我与女儿负责水果、坚果、糖等

      三十的晚上,欣赏着春节晚会、品味着美味佳肴。微信上还时不时地收到新年的祝福语。一家人又在抢红包的同时,享受着这一年的苦乐年华,谈笑风声后,有的陪伴着春晚里新年的钟声敲响,有的回房间休息。

      我与娘、爷视频通话后,我想到了:在娘把我养大,我陪娘变老的路上,虽然他们满脸沟沟多,满头已白发,但是我却又能看到他们脸上红光满面、灿烂的笑在洋溢。   

    在这阳光又明媚的日子里,整理快乐的心情,愿人人牛年牛气冲天,祖国母亲繁荣昌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