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行:当汽车飞向天空,就没有飞机什么事了?
不到一个星期,从5月23日的“水氢车”到5月29日的“空气动力车”、从河南到湖北、从庞青年到周登华;这个5月简直魔幻。
当然,若水氢车“兑水”、空气动力车“吹牛”的时候能够踏实一点;对于国内燃料技术的突破我们还是喜闻乐见的,但是“牛皮吹得太大”就很容易被媒体的显微镜戳穿,接下来自然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因为“水变油”和“巴铁项目”的遭遇,我们再也不想经历下一次了。
但若说“水氢车”和“空气动力车”是在天方夜谭,也不见得。
君不见6月CES Asia上现代NEXO的2030计划、丰田更是早在2014年就在日本率先发布了Mirai水素(氢燃料电池动力)车;君不见印度第一财团塔塔2017年就公布了自己的空气能汽车Tata AirPod。
我们之所以对后者更加“包容”,不是现代丰田的“氢燃料”、塔塔的“空气压缩泵”更加成熟;只是因为加点水、加点空气就能跑这种宣传方式太过“反智”,后期虽然不得不打上“补丁”,但却已然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给行业抹上了一层阴影。
但我们相信,在没有庞青年和周登华的新能源市场,这条“未来之路”会更加踏实和健康。
而在能源暂时无法获得巨大突破的当下,就像未来的飞机会面临大体量和私人化两种选择,未来的汽车也正在面临飞机化、无人机化、三位一体化、功能单元模块化这四种抉择。
①
飞机化
▽
lilium自从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专利局申请汽车发明专利,就一举奠定了未来汽车的设计基调;134年后的汽车设计除了造型、档次、类型、以及众星捧月的人工智能之外,原始框架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随着路面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汽车已经不再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路面上那三米多高的天空开始让不少人蠢蠢欲动。
赋予汽车飞行的能力,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给它装上翅膀;像缩小了几百倍的飞机一样通过引擎获取行动能力,通过机翼获取升力。
但这种飞行汽车倘若要飞起来,对机翼的长度、强度、轮子和发动机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起飞和降落对场地还有特殊限制;速度固然快,但灵活性较低。
②
无人机化
▽
Skai Hexa上图是Alaka'i推出的一款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飞行出租车Skai。
下图是由Maform Design设计的Hexa乘客无人机。
这种飞行汽车类似于直升机和无人机的结合,直升机“照搬”了无人机的结构、又或者是无人机的放大版。
相对而言,它对飞行的场地,空间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于它的乘客舱都可以为不同场地定制;但它的问题在于平行移动的速度有限,耗能会更加庞大(机体的重量需要螺旋桨不断的工作保持稳定)。
③
三位一体化
▽
Elevate eCRMUber的新型Elevate eCRM空中出租车是直升机和飞机的结合体,专为垂直起飞和喷射式飞行而设计。
Elevate eCRM空中出租车独特的设计:让eCRM可以通过螺旋桨模块向上或向前旋转的方式在垂直起飞/降落和向前飞行之间平稳过渡。
这种造型看似有很多赘余,但考虑到电力驱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足够大的动力,就只剩牺牲结构来保证eCRM的能动性。
④
功能单元模块化
▽
Uber 航空概念 TESLA’S INTERCHANGEABLE TRAVEL最后,不管是Uber航空的概念版,还是特斯拉的可互换旅行舱;它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乘客舱和动力系统的分离,而分离之后的系统模块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功能、不同需求、不同体验的配套模块。
Uber的路空模式、特斯拉的轿车&房车&大巴模式能够“从容”为不同的驾驶体验提供最适合的选择。
而这种模块化的思路,把动力模块和乘客舱分离,可以让动力系统更高频率的运行,又或者直接和其他人共享。
相对而言,依旧是可以VTOL(垂直起降)的无人机化飞行出租车拥有更大的前景,它对使用场景和驾驶技术的要求都不高,具有通用性。
而更大的可能就是这种无人机“模块化”,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海陆空样样精通,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
考虑到Uber将在2023年推出“飞行出租车”服务以及巴黎可能会在2024年为奥运客人提供飞行出租车的选择,可以断定的是:未来汽车的“变革”会比未来飞机更的更加“猛烈”。
而且,由于汽车“驾驶舱”是一个远远比飞机“乘客舱”更成熟也更普及的生态,未来汽车飞机化会比飞机汽车化更加“入木三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未来飞机甚至会被未来汽车“吞噬”,成为它功能的一部分;而在未来的某个阶段,汽车还有可能成为更多大型工具的基础和标准模块。
PS: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于@yankodesign @desig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