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007专题

观《雄狮》有感:人是环境的产物!

2017-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叶美珍

前两天看了《雄狮》这部电影,结合最近在看的《未来简史》,让我对于阶层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印度的福利院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桥底下的那些流浪儿可以被肆意抱走,警察一点也不干涉?为什么同样是这个有灵性,聪明,机智的男孩,在不同的家庭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未来简史》中,作者对于高等动物人对待低等动物的方式有大量描述:人类认为动物没有情感,没有记忆,没有灵魂,可以规模喂养,把鸡,牛,猪,羊等动物关在狭小的空间,甚至从出生到送上人类的餐桌都可以从不见阳光;小老鼠,猴子,小白兔等可以被人们在实验室用于研究各种问题等等,只源于人们认为这些动物不会有人一样的情感,而被当成“物体”在使用在研究。

我不知道当那些人贩子为了一点利益,在桥底下追赶那些流浪的孩子们的时候,是不是也只是把他们当成了交易的一个“物件”而认为他们是没有感觉的呢?警察冷漠的看着人贩子抓这些孩子无动于衷的时候,是不是也不曾想过他们也是有感情有想法的人呢?

这些是所谓的阶级吗?这种不平等是怎么造成的呢?为什么越是贫穷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普遍呢?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主人公萨罗,是个非常聪明,机智,非常有灵性的孩子。幼年时因为家境的贫穷跟随年长的哥哥偷煤,帮妈妈一起搬石头,带妹妹。如果他没有走丢的话,我相信,他会像当地的年轻人一样长大,生活不会比周围的人们好到哪里去。经历过各种惊险的时刻很有幸他被一对好心的澳大利亚夫妻收养,进入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环境。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最终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可见,人是环境的产物。

你的所见所闻所感会构建你的思维模式,你的思维模式会决定你的行为模式,并最终形成你和你呈现出来的生活的样子。当我们尚处于年幼的时候,大抵上我们的思维模式依靠我们的原生家庭给我们提供的环境来构建。反过来说,如今我们为人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也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视角。在我们成年后,有独立的自主意识的时候,我们自己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原生家庭没给我们提供好的环境。

怎么样可以有更高的眼界,不被自己的思维局限呢?唯有学习,不断的自我成长!就像李笑来老师所说的,放弃终点式思维,成功也好,财富自由也好都只是生命中的旅程碑,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我也开始理解林海峰老师所说的,人穷的时候要不断去投资自己的眼界,要舍得花钱,去旅游,去学习,去增加自己的见识。因为人的认识受限于他过往的人生经验。

《未来简史》中描述未来的智人时代,人类很有可能会像现在的动物一样被智人处置,这样的场景让人不敢去想象,但是时代往前演进不是你我能够阻止的。为了在未来不被收割,被研究,只有现在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洗脑,不断的去成长成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