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

接纳力——幸福感的基石

2017-07-28  本文已影响203人  爱读书的李老师
接纳力——幸福感的基石

接纳力是什么?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妈妈一旦拥有了接纳力,不仅能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还会铸造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作者提出,父母的接纳力呈现为虚、弱、柔。

柔:温和而坚定,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在说话的时候用不着带着情绪,用不着以势压人,温和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好。

我们内心用力,代表了我还是只愿意接受某一种结果,而做到柔,至少给了孩子反抗和反叛的空间,同时也逼迫家长扩大内心格局,接受和理解预期之外的结果;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便会如何对待我。

弱:用不着在孩子面前逞强,更愿意自己处于弱势,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力量。

上帝是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加懂得自己,领略生命的精彩,而不是真的教会孩子什么。孩子终将靠他的力量整合他所遇到的资源和际遇长成他自己。

虚:家长愿意给孩子自由、自主成长的空间。

看孩子做事情,在父母面前和不在父母面前是否一致。是判断孩子空间是否足够的法门。

        那天在聊到挫折感时,我回忆自己,发觉自己长这么大,没有感受到有遇到什么挫折。高考失利,自己也没啥感觉。我很好,是拥有个人幸福力。这是需要父母的无条件接纳为前提。孩子才可以正面心理能力越来越强。我们教育孩子在成功,也得孩子有幸福感才行。一个快乐的人,拥有无论什么境遇中都能让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作者提出了几点: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与父母和解、接纳。来分析关于接纳力的一种习得。

倾听

腾出空间,让孩子自由地去感知,让他的认识转化、提取和整合在顺畅的流动中完整地实现。忍住不说,才能倾听到生活的韵律,允许孩子活出自己的节奏。

去觉察内心的真正需求,家庭首先需要维护的是亲密有爱、互相支持的关系。

四步骤:1.忍住不说2.自我觉察3.反躬自问4.拂尘找台

共情

一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说出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会增加对外在世界的理解和接纳。

四步骤1.共情孩子2.共情自己3.拥抱记忆4.坚守真实

划界限

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父母需要得体的退出。怎样做到得体?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的时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赏地注视着孩子逐步将他自己的意识充满他的领地,这便是得体。

搞清楚关系版图中自己的领地。划界限必然带着铜!在下决心划界限之后,我们自己同样需要时间来矫正行为习惯,适应新的关系模式,需要对自己多些耐心和允许。觉察育儿难题背后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源头。

四步骤1.搞清领地2.划清界限3.折腾自己4.允许孩子

立规则

划界限和立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划界限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么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你希望孩子长发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从中提炼出内心认同的准绳。——以终为始。

言行一致,孩子才愿意臣服规则。

四步骤1.找到自己心中的准绳2.决定自己做什么3.言行一致立规则4.以行动来“拆台”

我信息

是一种表达方式,不伤害别人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现状、想法、感受、需要。在夫妻关系中,常用“我信息”能够真正营造一种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在育儿当中,常用“我信息”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

表达三要素:事实,感受,影响。

不评价别人,只表达真实自我。

四步骤1.脆弱的表达2.真实的表达3.对自己领地清晰的表达4.支持孩子的自我表达

与父母和解

不做披着成人外衣的孩子,要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坦诚沟通,真正走向和解。接纳自己才能接纳父母。接纳自己是接纳一切的源头。我足够好是我看别人足够好的基础。我允许自己作为一个人,充分地体会生命的多姿多彩。

体验接纳的力量

接纳是一种力量,如同大地对万物的接纳。能够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当我们拥有接纳力时,便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他们足够好,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家庭教育,以接纳为本。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找到积极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