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分类是管理的基础

2018-06-08  本文已影响9人  一泉

1. 分类的流程

分类的过程.png

上方流程图的三个重点:一个是“对象”,一个是“我”,一个是“分类的标准及规则”

对象”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个对象,我们称它是“X”。“X”摆到我的面前,首先,经过我的感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感观系统将这个分类的影像传至大脑,大脑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是什么东西?What is it? 如果经过刻意训练的话,在提问这是什么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去不断的收集这个对象——“X”的核心特征,对它的核心特征进行提炼,然后将核心特征和你已经拥有的分类标准进行比对,并且进行回答。当回答完成以后,就会得到一个经过分类的“X”,也就是那个浅蓝色的“X”。得到这个浅蓝色的“X”,紧接着又会做判定和判断。

再次拿到分类标准之后的规则。跟这个规则相对应,你就会知道这个分类下的“X”要这样做,于是就产生了下一步行动。下一步行动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执行。比如说看一本书,这是个什么书,然后对应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就采用这种方式阅读。

2. 分类的关键要素

整个流程中有3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对象”、“我”和“分类标准”。

3. 分类的举例说明

以硬盘为例。举一个非常简单的分类标准,就是分成生活文件夹、软件文件夹、图片文件夹和照片文件夹,这就叫分类的标准。标准的规则就是,只要是账单的扫描件都放在生活文件夹里边,软件安装包放在软件文件夹里,网上下载的图片放在图片文件夹里,平时的照片放在文件夹里。这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当你面前有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还是一样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判断完成以后,按照一个规则来对它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过程。

知识工作者在电脑里存各种各样的文档,但对文档的管理却是失控的。如果是失控的话,说明整个分类是出问题的。你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就是你的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标准背后的规则。如果你的分类标准少于四、五项的时候,用脑子记没有问题,但是你的分类标准一旦超过六项、七项以上,尤其是超过八项,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这个时候必须对分类标准使用清单进行管理,否则,你的分类一定会失效的。此时需要去审视自己的分类系统,哪里出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