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
馄饨,挺玄乎的。
中国人吃馄饨,至少有2千多年的历史,甚至比吃饺子还要早。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叫“混沌”,后来根据造字规则,改作“馄饨”。
由于历史悠久、地域广泛,馄饨的昵称多得让人头疼。
江浙沪一带喜欢叫它本名“馄饨”,再往南到福建叫“扁食”,在四川叫“抄手”,在广东叫“云吞”。
你以为只有名字的差异吗?那你太天真了。
馄 饨
江浙沪的馄饨喜欢按个头分大小,大馄饨重馅,小馄饨重皮。
小馄饨,吃的是一种气韵。它的馅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早晨来上一碗小馄饨,暖心又暖胃。
别看它们外形可爱,内核却是个狠角色。皮晶莹剔透,一抿即破,透出浓郁的汤和肉的鲜美。
大馄饨通常包成元宝状,面皮厚,馅料喜欢荤素搭配。足足占满整个勺的大馄饨,比普通的饺子还大!皮子晶莹剔透,透过去居然能看到里面饱满紧实的肉馅。
厚馅儿薄皮,混口汤水,入口Q弹极了,芹菜脆嫩爽口,连馄饨皮都觉不出来了。
扁 食
如果说江浙沪的馄饨是软萌妹子,那么福建扁食则是铮铮硬汉。
跟包邮区的馄饨不一样,传统扁食的馅料不用刀剁。
做扁食馅,得挑选上好的猪后腿瘦肉,用刀切成薄片,再用头槌敲打,直至其烂如绵、粘如糊,呈肉酱状。
这种历经锤炼的扁食,口感脆嫩,分外有嚼劲。
福建当地吃扁食会配上油豆腐。
扁食还可油炸。从滚油中捞出,淋上酸辣勾芡,外酥里嫩,别有一番滋味。
在福州,有一种扁肉燕,不仅馅是猪肉,甚至连包馅的燕皮也是掺和瘦肉打出来的。
抄 手
这种皮包肉的食物,在福建的地位比江浙沪的馄饨要高几级,但也够不上它在四川人心中的分量。
馄饨一入川,不仅换了名字,更是重获新生。在爱吃辣的川人看来,那些叫“馄饨”的,大概是莫盐莫味的面皮裹肉,跟抄手压根儿不是一个货色。
红油抄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抄手摊前的空气,总是裹挟花椒、辣椒、葱、姜、蒜的味道,闻着就流口水。抄手裹在香到想哭的红油里, 香辣中带着丝丝甜味,拌匀了吃非常过瘾。
抄手皮通常比包邮区馄饨的皮要厚实有韧性,为的就是更好吸收香浓的红油。
云 吞
你以为川渝吃货对馄饨的改造就算彻底吗?不,大吃省才是让馄饨走得更远的推手。
跟江浙前辈相似,广东云吞也是穷出身。师傅挑着云吞担穿街过巷,偶尔停在榕树头下,卖上几碗云吞,跟街坊吹水。
为了能快速煮熟,一张云吞皮只在中间包一点肉,四边自然散开。这样子,热汤中的云吞都留着“金鱼尾”,无意中增添几许写意。
最传统的云吞馅是三分肥七分痩的猪肉。鲜虾云吞是作为高配版产生的,用的是小河虾,胜在增鲜。
时局变动,广东师傅逃难去香港后,他们因地制宜开始用厚肉的大海虾。
广东人爱喝汤,云吞的汤底自然也经过改良。大地鱼、虾子和猪骨,是广东云吞汤底的基本修养。汤底色泽金黄清澈,鲜香浓郁,吃完云吞喝干汤底也不觉口渴,方为优秀。
馄饨、扁食、抄手、云吞,与各地饮食文化无缝衔接,随时候命来填补吃货胃里的空虚。
一张面皮,有厚有薄,悉随尊便;
一点肉馅,可多可少,习惯就好;
一段人生,或长或短,吃不惯馄饨,就尝尝云吞。
不一样的除了它们的名字,还有你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