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十一章
文|依然依米
阅读这本书已有十来天,读完一半了,虽然每天读得很少,注重一点点能吸收,或是能消化会用。这种感觉还挺新奇的,之前也读书,更多的是注重那种一次性浏览完一本书的成就感。能够知道一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否感人,泪点在哪儿。
读完就忘,凭感觉来谈喜好跟评论书的好坏。现在想想怪可笑的,任何一本书都有可取之处,而想要说出一本书的坏处是需要花费很多功夫的,至少这样才能公正地评判。
说出好坏两个字太容易或者太轻易都不好,太容易是因为妄下断定,其实了解不深或者并不了解。太轻易则表现出态度随意或随大流,草率出口。这两种都不可取,以后真的不敢轻易说出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了。因为读得不深,不够了解,就没有资格和底气评论;读得深就真需要花一番功夫才能说出些什么。
本书第十一章讲“赞同或反对作者”。“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这句我需要好好思考一番:同意或者反对都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之所以同意或者反对,是出于对作者观点的赞同,还是出于对作者论述的认同,又或者是反对作者,这些都是在了解了作者的意图的基础上的,哪怕是误解。
假设作者的表述,让人产生了歧义或是误解,那么无论怎样去反驳,两个观点总无法和谐。只有当两人的理解是一致的,并且表述没有产生误会,才可能达成共识,或者说站在同一层面交流沟通。
☆偏见与公正:提倡理性化的辩论,(理性化辩论的条件是:一、控制情绪,二、把自己的假设或者前提摊开,三、尽量不偏不倚无派别之分。)
在了解但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可以向作者说明:(一、你的知识不足,二、你的知识有错误,三、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四、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无论是评论作者知识不足、知识错误、或是不合逻辑都需要足够的依据,并拿出有力的论据,这样才是真正的阅读而不是诡辩。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对于作者在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完全解决,作者分析论点时是否完全等这些可以作为判断作者论述完整性的依据或者标准。
☆总结——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
☆第三个阶段——像是沟通只是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伟大的作者也经常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
原来读书还可以有这么多的讲究和规则,哪怕只是说出一句“我暂缓评论”也是一种态度。想想看之前在读书的时候,都相当随意,相当随性。完全没有章程,没有重点,没有要求,怪不得读了二十多年也依然不懂得阅读。现在看看,所有是事情如果真正花费了时间、精力且高度专注得做了,应该远不止目前这个成效的吧。
虽然谈的是阅读,我却已看到了作者在对待所有事情上面的严谨、专注、认真的态度了。比我优秀这么多的人,却仍然比我努力这么多。这真是对我自己最好的鞭策了。
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做,就值得做好。那么怎么做好?要不要有事前准备、计划,要不要有事中的全心投入,要不要有事后的分析、总结。以及全程的持续付出跟努力,还要有谦卑的态度,跟不同的师傅取经。这样想想看,若是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做好,那定然是付出还不到位吧。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