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左与右

2021-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绕梁笛声

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在职官、社会风俗等方面,皆有“尚右”传统,而汉武帝到东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内,职官(尤其是军职)当中则出现了“尊左”传统。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词条曰:“是时尊右卑左,故谓贬秩为左迁。”清人赵翼同样在《陔馀丛考》中提及:“两汉尊右卑左,久为定制。

汉承秦制。汉代的“尚右”传统,很可能来自秦朝的规章制度。

从二十等爵位制来看,十一级的右庶长,高于十级的左庶长;而十四级的右更,同样高于十二级的左更。秦朝的官与爵常并为一谈,可见秦朝的政治制度已有“尚右”传统。

汉朝也不例外。就以百官之首的丞相来看,右丞相便高于左丞相词条。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于是孝文帝词条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陈平与周勃词条曾在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是以汉文帝词条继位之后,欲加封周勃、陈平为左右丞相。可陈平认为周勃的功劳更大一些,遂将位次第一的右丞相让出。

汉字“右”有了褒义词性,如“无出其右”等;而汉字“左”则带有贬义词性,如“左迁”。

西汉名臣丙吉临终之前,曾向汉宣帝刘询词条推荐人才,分别为杜延年词条、于定国词条与陈万年词条,并称“此三人能皆在臣右”。所谓“皆在臣右”,指丙吉认为三人才干皆在他之上。

同样道理,成语“无出其右”本意是指“无人可位列其右侧”,后延伸为“无人可以将他超越”。另有成语“右贤左戚”,亦指“尊重贤能而忽视亲戚”。

汉代重号将军之中,含有“左”“右”方位词的,当属四方将军。

除此之外,古时还有“豪右”与“闾左”之分。到了后世,“豪右”“权右”逐渐成为世家高族的代名词;反观“闾左”,多指代平民。

综上所述,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语意取向,两汉时期皆是以右为尊。然而,这个“规律”一旦放到军职之中,就不再适用了。

,从左将军位次高于右将军来看,至少在汉武帝时期,汉代便已经出现“尊左”传统了。翻开《后汉书·百官志》还会发现:左丞在右丞之前、左中郎将在右中郎将之前、左仆射在右仆射之前… …

这种官职中的细微变化,更多体现在军职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汉武帝执政以后,国家对外战事的增加,让昔日的军功爵制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

于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闾左”之人,得以凭借军功“封狼居胥”。随着“居左”之人在朝堂上的比重增加,“尊左”倾向先是在军职中慢慢普及,而后又影响到了其他官职。

话虽如此,两汉社会的总体倾向仍表现为“尚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