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良,重读40位历史人物(25韩世忠)
我说,唐宋八大家里,有王安石?
他说,王安石是标准的大文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的文学造诣很高,连他的死对头司马光在评价时,都要对其“道德”、“文章”进行单项肯定,至于政治方面,王安石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他,他还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我问,宋神宗之后,有没有支持王安石新法的皇帝?
他说,北宋时期,垂帘听政也很普遍。宋神宗之后,凡是太后说了算的时期,基本都支持旧党,等太后死后,皇帝独掌大权呢,则多支持新党。整个北宋后期,保守派与改革派一直都在左右互搏。
我问,《清明上河图》是描绘的宋朝哪个阶段?
他说,宋徽宗时期。
我说,《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感觉很神秘。
他说,张择端。宋徽宗本身就非常喜欢画画,组建了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画家是有编制和级别的,是中国历史上画家的黄金时代。
我说,貌似宋徽宗本人的艺术成就也很高。
他说,非常高,他当皇帝是历史的误会。他的确不适合当皇帝,也没兴趣当皇帝,他爱艺术,爱美人,唯独不爱政治。
我说,宋徽宗不理朝政,又是如何让宋朝经济达到巅峰的呢?
他说,有王安石的新法啊。宋徽宗启用了蔡京,蔡京继续推行新法,不过是杀鸡取卵版的,国是富了,民却穷了。手里钱多了,宋徽宗没有安心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反而开始了奢靡之风大肆修造庙宇、宫殿。比如他还亲自设计了一座能与圆明园相媲美的皇家园林,艮岳,也叫万岁山,在全国范围内搜刮奇花异石,用船只运回京城。运输船队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络绎不绝,称为“花石纲”。“花石纲”严重劳民伤财,地方贪官又趁机盘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我说,108名好汉。
他说,有小说《水浒传》加持,宋江一行是今天最有名的。实际上,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军是方腊。
我说,被鲁智深生擒的那个?
他说,小说中,是。历史上的方腊是被朝廷大将韩世忠所擒。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是集合了郭威+韩世忠两人事迹的再加工。郭威就是教会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个后周太祖,他才是拳打屠夫的真正主角。
我问,方腊是哪里人?
他说,安徽黄山人,宋朝叫歙州。镇压完方腊起义后,宋朝给改名徽州,徽的本意是指三股绳合在一起构成的绳索,引申为束缚管制。
我说,宋徽宗还挺迷信?
他说,他信道教,身边一群道士装神弄鬼的,金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还相信道士念咒就能召唤来天兵天将。他有幅画《听琴图》,是他画自己Cosplay道士。若说南梁皇帝萧衍是亲自为佛教代言,那么宋徽宗就是亲自为道教站台。
我问,那宋徽宗不灭佛吗?毕竟信仰具有排他性。
他说,也灭,只是灭的比较温和,强迫佛教纳入道教,不准老百姓拜佛供养僧人。
我说,皇帝是最大的信仰。
他说,宋徽宗信道教也影响了他的审美。这时期瓷器的巅峰代表是汝窑,多为天青色,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尚青色。他对汝瓷的追求也体现在他的一句诗里: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我说,宋徽宗时期真是多彩,既有宋江、方腊这些匪寇,梁师成、蔡京这样的六贼,又有韩世忠、岳飞这样的忠良,还有张择端、李清照这样的艺术。感觉宋朝无论是匪是将是臣,都比明朝的出名。
他说,出不出名,主要取决于文学、戏曲、评书这类媒体的传播。这些艺术形式的大发展在清朝,而清朝为了排除明朝的影响力,不许民间传唱明朝相关的英雄事迹,导致民间小说评书相声戏剧关于明朝的创作较少,清以后就更少了。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相邻的朝代属于禁区,要么,全力黑化,要么,避而不谈。
我说,我发现宋朝战争史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无论输赢,都会签个协议,年年送钱。例如打辽国,击退了辽军,依然主动议和,签了澶渊之盟,每年都送给辽岁币,幽云十六州也没要回来,跟西夏也是如此。
他说,大的宗旨就是,只要周边不闹,就给糖吃,不差钱。不过也不要小看了澶渊之盟,换来的是百年和平,宋、辽之间走动得很频繁。大宋为什么出现了盛世?就是长时间无战事,老百姓能过安稳日子。你想,改革开放到今天才多少年?
我说,长时间不打仗,军队肯定没有战斗力。
他说,是的,宋朝没有,辽国也没有,所以大金异军突起了。其实三足鼎立是最牢固的平衡关系,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何况宋、辽是好盟友。金在东北,辽在中间,理论上,辽是最好的缓冲区。可是宋徽宗听了身边人“联金灭辽”的提议,脑子一热,同意了,派出使者去谈判。从陆地去金国要经过辽国,容易露馅,于是从蓬莱坐船去的东北,因为走的海路,所以这个盟约就叫海上之盟。为了说服金国愿意合作,主动提出,我们每年不是给辽岁币吗?灭辽以后,这个钱给你们,只为拿回幽云十六州,可以不?金答应了。
我说,这感觉就好比邀请苏联跟我们一起南北夹击蒙古,蒙古没了,那我们就会直面苏联老大哥。
他说,唇亡齿寒。这里面还有个关键点,就是北宋误判了金国的实力,总觉得他们是一小撮蛮夷而已,翻不起大浪。当真的面对面时才认清,原来是邀虎灭狼。可以说,北宋的灭亡,是所有朝代里,最狼狈的。
我问,有多狼狈?
他说,在两面夹击辽时,金发现大宋根本没有战斗力,这也是金后来敢长驱南下直取开封的缘故。宋徽宗一听,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自己逃跑了。宋跟金打了几个回合,最终被破城了。金军进城后,抢的抢,夺的夺,还把皇室贵族像赶牲口一般赶到了北大荒。这么说吧,能侮辱他们的手段,都用上了,包括让宋徽宗父子为死去的金国皇帝披麻戴孝,所有人还要行牵羊礼,就是赤身披着羊皮,脖子上拴绳任由人牵着行走,是金国的受降礼。最终,宋徽宗在北大荒抑郁而死。当时被掠到东北的,大部分都没能活着回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我说,宋徽宗,那么有才的一个人,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他说,他可能到了北大荒后也醒悟了,当年自己大兴土木,有这个钱,用来培养一支王牌之师该多好?王安石规划的蓝图很好,只是这些人没当回事,总觉得钱能买来和平。我作为老前辈都想送段话给宋徽宗:从人类政治的具体历史脉络来看,政治权力的归属实际上是随着暴力而不断转移的。一个具备强大的组织暴力能力的群体,一定会是他人命运的主人,一个失去强大组织暴力的群体,则一定会受制于人。
我说,枪杆子里出政权。
他说,枪杆子可以维系政权。很多人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造航母?为什么要发展原子弹?这是一个和平时代,全世界都热爱和平,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国防?答案就在这里,我可以不用,但是我不能没有,没有就受制于人。
我说,明白了。
他说,宋朝是那么富有的一个朝代,大部分时间老百姓过的还不错,艺术成就也算顶级,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国防建设,以至于衰败得让人措手不及。
我问,皇帝被人俘虏了,接下来呢?
他说,翻版了东晋与西晋。赵构是宋徽宗的九儿子,他原本在外戍守,回家一看,什么都没有了。身边众人就怂恿他,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立吧,我们拥护你,于是他在商丘称帝了,定都杭州,南宋建立。
我问,两任皇帝还活着,在北大荒呢,没人提出异议吗?
他说,有。赵构上台不久,内部发生过一次兵变,史称苗刘兵变,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诉求是诛杀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谈判过程中,他们提出: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
我说,苗刘二人是替国家着想。
他说,他们主要想诛杀的是宦官王渊。王渊是一个和珅般的大贪官,逃难时,他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苗刘二人的意思是,大宋怎么被金国破的城?就是因为前两位皇帝身边一群贼臣,你可不能重蹈覆辙。想当年金兵兵临城下,旧党不想着组织军事力量抵抗,反而满脑子内斗,以此借口发动了对蔡京的弹劾。蔡京最终倒台了,也丝毫没有影响北宋灭亡的进度。南宋曾有文人恨道“不管东京只管蔡京”!
我问,谁来平定的?
他说,韩世忠。孟太后写了密诏安排梁红玉去找韩世忠,韩世忠接到密诏后,立刻带兵杀回,救出瑟瑟发抖的赵构,跪下:臣已至,陛下勿惊。韩世忠是个有头脑的大将军,他续了三次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梁红玉。梁红玉后来跟着韩世忠一起抗金,战死在淮安,被追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南宋四大战神。
我问,四大战神中,除了岳飞,其他三人有没有被秦桧陷害?
他说,赵构在宋金战争进入战略平衡阶段,决定收回兵权,把各处武装力量全部改为皇家军队,以“御前”命名,使军队重新姓赵,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历史上判定你是不是造反,不是看你有没有叛变之心,只要你有叛变的能力,就可以算数。四位战神里,刘光世已经缴了兵权,张俊支持和议,主战派只有韩世忠与岳飞。秦桧首先瞄准的是韩世忠,他资质更老,威望更高,打过西夏,平过起义,勤过王救过驾,但秦桧依然准备了一大堆黑材料。可韩世忠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跟秦桧叨叨,直接跑到赵构那里,涕泪两行……不过呢,韩世忠也趁机交了兵权,从此自称清凉居士,隐居杭州了。
我问,岳飞呢?
他说,岳飞不如韩世忠懂政治,情绪外露明显。再说,议和也是需要投名状的,你怎么证明你以后不打金国了?很简单,谁抗金最积极,砍谁的头。秦桧把岳飞抓了以后,韩世忠去质问秦桧,岳飞父子何罪之有?于是诞生了那三个字,莫须有。
我说,看来,议和是宋朝骨子里的基因。
他说,是的,南宋生怕主战派不同意议和,先解除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位统兵大将的兵权,然后制造岳飞冤案,两国顺利签了《绍兴和议》,割让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商州、秦州,就是把东起淮河、西抵大散关以北的土地给金国,宋廷向金国称臣,每年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一句话,从此起,宋朝是金国的附属国。
我说,丧权辱国。
他说,只为换取偏安东南一隅。其实赵构跟岳飞私交甚好,还互通书信,他对岳飞既欣赏又推心置腹,但是杀岳飞属于《绍兴和议》里的附属协议,不得不杀。他内心很明白,岳飞只是一个投名状,是牺牲品,与其人品如何,战力如何,是否爱国,都没有关系。后来,赵构没有儿子接班,指定宋太祖后裔赵昚为继承人,赵昚登基后马上为岳飞平反,当时的太上皇赵构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我问,《绍兴和议》换来了什么?
他说,一是片刻的安宁,二是韦太后携带宋徽宗的灵柩回来了,韦太后是赵构的生母,从儿女情长的角度而言,丧权辱国又如何?杀忠臣又如何?回家才是正事。
我问,金,为什么不趁机拿下南宋?
他说,拿不下。签了《绍兴和议》,金兵也需要抓紧回国,他们也是内乱不断。赵昚上台后,觉得《绍兴和议》太憋屈,决定北伐,惹的金国大怒,决定灭了南宋,于是十万金兵南下,宋军退守长江南岸。就在此时,金国内乱更严重了,金军本来应该立马掉头回去,又觉得把南宋打下来再回去也不晚,结果被南宋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文官虞允文给打的落荒而逃。两国重新签了协议,《隆兴和议》,关系缓和了一些,过去是南宋称臣,这次改为“叔侄”关系,银绢从二十五万降到二十万,疆域大致没变。过了一些年月,南宋又痒痒了,主战派包括辛弃疾、陆游,在全国大造舆论,力主伐金,于是发动了开禧北伐,辛弃疾还写下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是很可惜,又输了,这次金国要的人头是宰相韩侂胄的,南宋也答应了,两国再次签订《嘉定和议》,称呼改为“伯侄”关系,银绢从二十万增到三十万,疆域也是大致不变。然后,就这么进入了僵持阶段,谁也灭不了谁。一直到蒙古的崛起,成吉思汗登场,灭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