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多应酬,一定没什么朋友吧。

2016-08-25  本文已影响147人  兔子先生碎碎念

1

假期开始之后,陆续有很多曾经的同学朋友,开始张罗着各种聚会。

无论过往的哪个阶段,或是任何一个由头,都能成为聚一聚的理由。小学同学会、中学同学会、大学同学会,毕业七周年会,北漂老乡返乡会……就像商场搞促销活动,只要想,总是不缺理由。

刚毕业那几年,每次聚会还会聊些校园往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的世界分化得越来越大,“聚会”变成了“应酬”,酒过三巡后称兄道弟,交换微信和电话,拉群,然后各自回家,再无联系。

我有个初中同学,这里就叫他阿城吧,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攒局”狂魔。

他总是最积极地张罗聚会,并且记下每个人的联系方式,可是却似乎从来没有跟谁关系很铁。相比于可以对着屏幕聊一夜微信的知己,我们这帮老同学于他而言,不过只是通讯录里的僵尸粉罢了。


2

与阿城恰相对应的,是我的高中同学小慧。

和所有脸皮儿薄,内心火热外表平静的女孩子一样,小慧几乎不会拒绝任何的聚会邀约。

你的学生时代,班里一定也有小慧这样的人。他们是热闹集会中的小透明,老师会偶尔想不起他们的名字,总是坐在教室的边边角角,独来独来,摆弄着自己的一摊事儿,却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集体活动。

小慧在聚会上从来不会夸夸其谈,不会像某些男生一样酒后失态,也不会像某些女生一样艳压群芳。她安静地来,微笑着和大家一起举杯,又在酒尽宴罢后安静地离开。

我跟小慧并不熟,偶然与朋友谈及她时,朋友微妙地笑笑,说,“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吗,虽然没什么感情,但还是要经常聚一聚,刷个脸。万一以后有求于人,也好说得上话。”


3

我是个典型的慢热型选手,对一切有陌生人在场的局子望而却步。再加上难以忍受吃饭时各自低头拨弄手机的尴尬,对各类同学聚会也有些心生畏惧。

我对“聚会”有着一些美好的执念。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才能叫聚会,否则,只不过是应酬罢了。

夫妻俩巴山夜雨,共剪西窗烛,算是聚会;一家人围炉取暖,闲话家常,算是聚会;三五老友,素颜大裤衩人字拖,随意找个街边的大排档,喝着啤酒撸串,算是聚会。

而商业伙伴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在豪华的商务会馆里,表面谈笑风生酣畅淋漓,内里字字斟酌杯杯计较;抑或是多年前的故人强扭着围坐一桌,用彼此的职位和薪资作名片,重新认识眼前最熟悉的陌生人,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应酬罢了。

应酬得多了,就忘记聚会该是什么感觉了。一端起酒杯就习惯性地拍马屁,还不忘用余光偷瞄对方是否真的一饮而尽。


4

曾经认识一个同学,每次跟他聊天,话不过三句,就开始向我滔滔不绝地汇报自己的“通告安排”。

今天和这个哥们约了KTV。明天和那个老板定了喝咖啡。后天又要和美女去逛街。大后天、大大后天还有各种奇怪的“至交”和“故人”要相陪,比美国总统还要忙。

点进他的朋友圈,里面全是各种饭桌酒局上的自拍合影。

他说他微信里有两千多个好友,每次发朋友圈都被一大波人点赞。

我不敢妄加评论他的生活,却依旧忍不住在心里问一句,你那么多应酬,一定没什么朋友吧?

人人皆是挚友,无异于人人皆是过客。


5

相见时难别亦难,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怎么那么渴望相聚呀。

相聚这东西,本就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只可在拥有时记得珍惜,却难在空无时召之即来。

我们现在的相聚,大都不是为情,而是为钱、为利、为权、为势。我们把酒桌当做最快捷的交友平台,把一醉方休意淫成荣辱与共。

而真正的为情而聚,有时候甚至都不必见面。

前一阵子我回老家住了三天,离开时发了条朋友圈感慨相聚有时。高中时的挚友在下面留言,“回来了也不告诉我一声?”

我回复他,“只在家待了三天,一堆琐事缠身很难抽出时间,又担心打扰到你,所以就没说。”

我俩顺着话头又在微信里聊了起来,直至深夜。压根没碰面,却好似有一壶老酒下菜,喝得还挺淋漓畅快。

趁着矫情劲儿,我飞快地打给他一行字:

“据说人一辈子只能交到三五个真正的朋友。

你勉强算一个吧。”

真情何须久聚,应酬未必见人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