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晓晓_

哈啰,爱分享爱学习的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晓晓助教。

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出一本中意的书呢?

现在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报告,2020 年,全国出版的新书超过 25 万种。

怎么叫「种」呢,一套十册也算一种,但是我们姑且就算一种一本吧。对于一个普通人,一年可以读多少本书呢?

有人一年读两本书,有人一年读二十本,我在2019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看书,写书评,粗略计算是100本左右。

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毕竟还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这就像一顿自助餐,肚子就这么大,能吃的有那么多,怎么办?

挑必须要吃的,挑自己爱吃的,挑看起来好吃的。

常说“书是精神食粮”,读书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要找到自身需要什么,想要提升那些技能。

很多人找我问:“晓晓,你最近有什么好书推荐呢?”其实这句话,我特别想告诉你,本质上不是谁推荐的书值得读,而是你需求什么样子的书。

比如:你是做销售的,想要去看编程的书,这只是好奇,而不是我们的需求。

怎么找到需求呢?

你要减肥,去看运动或者饮食的书。在看完书之后,我们可以用上,解决肥胖问题。

在职场或者生活中,遇到与他人沟通上的问题,找一本教说话技巧的书才是需求。

我们有时候碰到的问题较为复杂,比如学习写作,你可能存在很多潜在问题,用词不当,结构不清晰等。

遇到如上情况要如何解决呢?

拆解当前的问题点,找出你最急需提升的部分。如果你打算写职场类的文章,讲故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必备的。

明确第一步之后,接下来是需求分类的书:

1.技能类的书:上面说的写作,说话技巧属于技能类的书。

2.知识类的书:扩展视野,了解一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比如:心理学的认识偏差,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等。

平时技能类的书帮助你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知识类的书迭代你的认知。

同理,知识类的书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它是否有效,来进行对理论的迭代升级。

比如:你是一个销售,平时选择卡耐基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系列,你已经对卡耐基的知根知底了,这个阶段换成社会心理学的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先发影响力》或者爱德华·德·波诺《六顶思考帽》,这些书锤炼你的思维能力和建立知识体系。

说到这里很多人想问:“我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就是想看书,该怎么办”?

我在迷茫的时候,做了一件事,先去行动。别纠结,相信开卷有益。

下面分享三招找书技巧:

1.选好你想要了解的领域,再去选书

如果你只阅读热门的东西囫囵吞枣,并不能让你得到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热门的书大部分是励志鸡汤和成功学,不是没用,却只是生活节奏的调剂品。

具体的领域选择是什么呢?可以是写作,时间管理,金融等。给自己某个阶段去学习一两项。

2.联机思维:利用互联网快速找书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进行文案写作,那么你在豆瓣里面搜索‘文案’,找出评分比较高的三本书。花10分钟看书评,如果是你想要的书直接买下来。

在知乎上搜索‘文案 写作书籍’,看推荐的最多两本。再去微信读书里面选一本,一起买下来。

3.试读六本书,定位核心内容

把所有的书都买回来之后,我们要开始试读。为什么不是一本本地读呢?作者或者编辑为了吸引读者开头往往会尽量做到有趣。大部分地书在中间部分会出现晦涩难懂地方,很容易就放弃了。

在筛选书时,我们要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所以试读是最好的选择。先看目录和序言是能最快了解一本书的途径。

用20分钟全部看一遍之后,我们就知道哪本书哪些部分最适合自己。

最后总结一下,应该读什么书,选择一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

目的,不是功力,而是方向,带着目的去读书,才可能有收获,否则就是翻书,看过之后,什么印象都不会留下。

书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类,帮助我们快速提升某方面技能的:内容是否对你有用,对你现在的困惑有帮助。

第二类书,属于知识提升类。千万不要觉得没用就不读,这类书,往往是构成一个人知识框架的基础。

简单来讲,第一类提升的是我们的物质层面(比如对职场、工作有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你可能获得升职加薪);

第二类,提升的是我们的精神层面,看一本两本,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潜移默化的,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等更核心、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只看工具类书,掌握的再多,也无非是一个行走的工具箱,而能让自己真正变为更好的自己,则需要更深层的滋养。

找书有三个技巧,一是定位好想要了解的领域,随后是利用豆瓣,知乎,微信读书寻找书,选出6本后买回来试读目录和序言,找到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部分。这样阅读效率提升还不会出现半途而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与我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