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知己知彼---日本

日本新中产阶级

2019-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挖泥巴
日本新中产阶级

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

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 这本书是五六十年代关于日本的社会学作品,以东京郊区M町家庭为例。从结构和切入角度来看,这部《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当时日本社会快速转变时期的一个“横切面”,区别于历史学家们惯用的“纵切面”,在牺牲了历史对比的同时,前者来得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化。

读此书为何?

1.从日本社会和人文发展来看中国当前和后面可能会有哪些问题与机会?

2.作为一个被中产的中国人,从相邻的国家里找找看会有哪些问题出现?好提早做预防

3.人类学的研究怎么做?他的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学习?

在文章的后两篇,傅高义和妻子在时隔十年和二十年后重返日本,他们发现,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日本的新中产阶级已经普遍富裕。由此可见早些进入这个层级,也能尽可能的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保持在这样的层级里。那什么是中产阶级呢,如何成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新中产阶级是什么?

关于“新中产阶级”的定义,傅高义借鉴了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他认为,日本在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一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工作并得到终身职位,这一白领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与保障,因此被称之为“新中产阶级”或“工薪族”(salary man),以此与“传统小业主和小地主”这样的老中产阶级区分开。

傅高义还特别指出,收入的多寡并不是判定新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他认为评判新中产阶级更多应该“从他们所受雇的大型组织出现以及在战后日本所处的引领变革的地位,正是这些组织赋予了新中产阶级可以预期的收入、声望和社会地位。”

所以,日本新中产阶级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般受雇于大的稳定机构,很少流动;有稳定、可预期的常规薪水收入,能够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可以享受大部分日本人还没有的福利保障。

在中国当下对中产的定义各有说法。

在《中产中国》一书中人们通常使用4项标准界定中国的中产阶级:

1)收入,中产应当是较高且稳定的一群人;

2)职业,中产应当从事专业性或管理类工作;

3)教育程度,中产应当受过高等教育;

4)消费,中产应当承受得起舒适生活方式的花销,生活水平较高。

李春玲参考了约翰•戈德索普的分类方法,把中产阶级分为4个子群。

1)资本家阶级(有20名以上的雇员):在其他社会的分类中,资本家阶级不属于中产阶级。然而在中国,被叫做私营企业家的资本家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家阶级是一个新阶级,它的出现改变着原有的阶级结构,象征着中产阶级的崛起。

2)新中产阶级:专业人员、经理和政府官员。就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走向来说,新中产阶级或许是影响力最大的中产阶级子群,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国营和私营经济把这一阶级划分成了两部分,他们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上是不一样的。

3)老中产阶级:小老板、小企业主和个体户

4)边缘中产阶级:低薪白领和其他劳动者,介于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年轻,教育程度高、民主意识浓厚且政治参与力强,活跃于媒体、大众文化和新媒体,是平民社会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之相比,主流中国中产在政治上属于保守型的“后卫”。

如果我说的中产应该是什么呢?

1.钱够花,不会因为没有工作就让生活品质降低

2.有闲情,可以有时间和热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3.有资产,有一些固定资产可以传承,下一代即使不工作也够基本吃喝

4.好体魄,能够有好的精力和身体

5.好伙伴,有可以倾心和聊得来的人

怎么进入新中产

如近年来中国的公务员考试,这也是日本新中产阶级当年进入的唯一通道,就是参加本国的考试系统,通过层层困难的“过关考试”来证明自己具备成为一个工薪族所必需的能力和耐力。

现在国内也一样,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不是各种比拼。

教育的本质更大是学会学习。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我能想到几个方面进入中产:

1.找一个行业前途较好的专业学习,争取进入上升期的公司,如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律师,医生等

2.早点开始做理财规划和资本投资,

3.早点意识自己要什么,早点结婚,早点生娃

4.学会独处,培养自己的习惯和克制,学会与自己相处

关于研究

傅高义自述研究缘起时说:“我一直对几位人类学教授的告诫深信不疑,他们说理论和方法来来往往,但优秀的民族志却亘古长存,因为它会作为身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某一地方的画卷保留下来。”现在看来,在日本经济长足发展起点完成的这副画卷称得上弥足珍贵了,更难得的是,尽管这本书成书于五十多年前,但主要观点和大多数观察仍然适用。

本书最大特色是前瞻性,正如前言中提到的,通常民族志研究即将消亡的群体,而本书则描画了新兴群体,且从家庭收入和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小群体高度团结的社会结构、家庭性别分工、践行价值观、缓冲全球化、育儿和考试制度等各方面对“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和重要性做了精彩的分析。如何从芜杂的现实和明暗难辨的线索中把握住主要趋势,是分析思考能力的核心,这正是本书以及傅高义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有些美国社会科学家问傅高义,我们如何才能肯定他们的信息告诉了“实情”。 他的回答是倾向于这样表达这个问题,不是“他们是否告诉了我们实情”而是“他们告诉了我们什么实情”。我觉得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深度观察与调研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它数据无法告诉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