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想我也不会想到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潜意识里,我所认为的阅读就是一字一句的认真读过去,至于理解与否,我认为那是自己另外体悟的过程,不应该算进阅读的步骤中。但是当我读过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曾经认为的阅读可能只是真正阅读中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而已。我想这本书带给我关于阅读的认识应该是颠覆的。下面是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中最主要的内容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同时这四个层次之间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层次包含着低层次的特性。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中,这时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也就是说读者只需要认识书上的文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去理解弄懂作者通过这些文字想要表达的背后的意思。但是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人只是仅仅局限于基础阅读的层次,单单获取资讯,却不去理解。“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认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书中是这样说的。所以,我想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消除文盲,而是要向着人人都成为“有能力”的阅读者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层次为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所强调的是时间,所以最开始我认为检视阅读指的就是略读,以最快的速度读完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检视阅读包括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两个步骤,也就是说检视阅读也是有方法的。这里我想说说第二个步骤:粗浅的阅读。原本我以为阅读就应该是一字一句,咬文嚼字,所以在读完很多书的第一章之后,会发现要不就是没有兴趣再读下去,要不就是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真正了解过检视阅读之后,恍然大悟,第一遍读书囫囵吞枣也许并没有什么坏处。
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这时才到了需要咬文嚼字,把一本书读透的时候。“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在读完这部分之前,我自以为自己之前一字一句的阅读方法肯定是分析阅读的,但是读完才知道是大错特错。以前总觉得自己读过去,也就是懂了,没有不理解的地方。现在发现其实只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像书中那样先与作者的思想进行沟通交流,然后进行自我思考的过程。
在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时,读者往往要读很多本书,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总结出这些书所涉及到的共同主题。可见,主题阅读是最主动,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不过,既然能够进行主题阅读,那么其他层次的阅读也不在话下了。对于我来说,几乎从未自己主动进行过主题阅读,基本上读一本书是一本书,很少能够找寻几本书之间的关系。我想这也是需要自己提升的很大一方面。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收获最大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我意识到了主动阅读以及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一切阅读真正开始的前提。书中把读者的主动阅读类比为捕手接球,阅读不是读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像捕手主动出击接住各种类型的球一样,读者也是需要各种技巧去主动地阅读。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则是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你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来,并尝试去回答。在这样的要求之下,阅读一定会是有收获的,而不只是催眠的工具。第二是要善用最普遍的阅读工具,这里我先说的是手和笔。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少会在除课本之外的书上用手指着读,感觉那像是小孩子。但是,不得不说,用手指着读时不仅加快了我的阅读速度,而且可以让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接着是笔,我很少会在阅读课外书时,真的用笔边读边做笔记,写感想。即使脑海中出现想法时,多数时候也是让它一闪而过,等我再次想要回顾时,不用说,肯定是不记得了。但是如果可以边读边记,那肯定有助于我感悟读过的内容,二次阅读时也可以毫不费力的捡起过去的想法。真正做到与作者“对话”,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
希望自己可以真的行动起来,把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学到的技巧,方法运用到日常阅读中,努力做一个“有能力”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