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世界读书

读书 | 好好学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153人  小小sha

一个观察

喜欢读书,因为喜欢读完一本又一本的那种成就感,还喜欢拿到一本书之后,一本正经的从头翻到尾,把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满满的笔记,满满的成就感。然后花1个月的时间读完后,最后把笔记本和书束之高阁,就觉得那些东西就都装进脑子里了。

我们看了很多书,以为足够努力,足够勤奋了,可是后来发现这样的勤奋与努力成效甚微。
当我们去回想这本书讲了什么,有哪些知识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能用在生活里,尝试说给别人听的时候,我们竟然无从说起。

一个原因

--

如果你只是孤立的地记住一些是事物,试图把他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整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 查理.芒格

原来最原始的摘录进行读书笔记的方法记录的都是零碎的片段,我们只是看到浮于表面的华丽,而不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和结构是什么,道理本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除了书中所举的例子外,这个道理还有什么普世的价值和适用的场景,我们没有思考过,所以我们记不住,用不上。

这就是:听过了无数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

我们去看别人的故事,读别人领悟的道理,可是临到自己,生活依然照旧。

几个概念

知识是什么?

那些没有听过的名词和理论?那些教你怎么写作的微课?还是那些枯燥难嚼的专业知识?

其实,知识应该是那些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临界知识是什么?

发生泥石流的时候,要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因为石头会越滚越快;

为什么会越滚越快,牛顿第二定律F=ma,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石头有了向下的加速度,所以下落的物体会越来越快。

前者是信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后者是知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F=ma 就是临界知识,是指导我们行动的规律和定律。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有用,而这20%的知识往往不容易寻找,往往需要深度思考才能获得理解,而知识的认知深度恰好构成了我们的认知优势,让我们更快的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可是: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美团王兴

低水平的勤奋者,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不惜花更多的时间看更多的书,收集更多的信息,却真正收获的很少;

而高水平的勤奋者,不断地深度思考寻找事物表象后面的规律和定律,用20%的临界知识撬开了80%的问题。

几个策略

♥ 跳出低水平勤奋 ♥

1、读书方法升级,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放慢速度,事半功倍
3、寻找临界知识

读完一本书,去寻找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连接之后,便不容易忘记,砌砖,如果只是单纯的叠加是不牢固一推就倒的吗,你需要用水泥连接每块砖之间的缝隙,才能稳固。

知识也一样,你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链接两个思维点,才能形成知识体系,遇到问题时才能屹立不倒,而在铸建思维之墙时,寻找好砖,能在众多问题面前屹立不倒的才是临界知识。

**♥ 寻找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逻辑和方法♥ **

1、两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遇到新观点和不同意见时,不要习惯性防伪,接受他,理解他,分析他,完善他,要结硬寨打呆仗,将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走稳了

2、三个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应用到第二次行动中;

做事的顺序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是: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同一件事情做第2次的顺序:做出正确假设-采取正确行动-产生好的结果

教别人发现自己的知识阻塞,强化记忆和认知,通过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来增强认识;

构建心理表征,改变思考的过程;

3、三个技巧

记录:积累素材,让不清晰变得清晰
定期回顾:让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
付费购买:把时间和经历花在最好的上面

**♥ 如何寻找临界知识 ♥ **

1、感兴趣领域的重要知识
2、重要知识的原理和原始出处
3、寻找更加基本的原理解释
4、创造假设,然后验证

♥ **如何应用 ♥ **

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一个临界知识,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万维钢《精英日课》)
2、刻意练习强化(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大量的持续练习)
3、用临界知识做预见(构建底层认知,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

——————
注:本读书笔记来源于成甲老师《好好学习》,值得推荐。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