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1、
七月暑气正盛,千年的菡萏寺来了一个画家。客堂当值的咨客僧说我们正在结夏安居,暂时不接受居士和香客们的挂单。
画家理了理头上颇有艺术气息的帽子:我是应老方丈的邀请来的啊,老法师请我来画佛像的。咨客僧顿了顿,你随我来方丈室吧。画家随着咨客僧进了方丈室。
方丈室内那个圆顶方袍的僧人回过身来,却不是老和尚。“师父两个月前圆寂了。先生此次来,既是赴旧年的约,我们当然也是要满愿的。我这丈室旁有一间小屋,先生如果不嫌弃,就委屈几日。寺里在结夏安居,每天全寺的四众弟子都上殿做功课,寺里日中一食,中午过堂,下午五观堂里准备有药食,先生可自便。”
画家去年来过,这些事情他都是知道的,只是可能这位去年还只是维那的师父不大记得他了。画家有礼貌地点头、微笑、合十。
画家日日在寺里,随众上殿,众人诵经,他画佛像。夜宿方丈隔壁的小屋。丈室的灯经常是彻夜地亮着。这位方丈白天倒也没见随众上殿,反而是常留在丈室里与人品茗聊天。
画家心想,那老方丈让我过一年再来,果然是对的。这不就看出蹊跷端倪来了吗?
这是他第三次来这里。第一次是去年接到报案,寺里唐朝时代的一部《心经》忽然遗失。报案人是寺里老方丈。那是寺里的镇寺之宝。千百年来,一直是供在藏经阁的文殊菩萨像前。接到案子的第二天,他和他的同事们就便衣来到寺院,问了一些相关人等,并无发现线索。第二次,也就是第二天,他又化成画家到寺里住了半个月。幸有小时候的美术功底,还真的装模作样化了几张佛像。
老方丈突然说不查了。化作画家的陈警官说,那我怎么写结案陈词呢?老方丈深思片刻说,那你就明年此时再来画佛像吧。
2、
如今,画家把目标迅速锁定在新方丈身上。这位师父有个来往密切的弟子,是个文玩店的老板,说起话来,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上亿的,浮夸得很。
而且这个从前的维那师父来历不凡,他曾经是一个当红的歌星,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有一次演喝会,不明原因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失了声,他再也唱不出歌来,说话都沙哑。一时间,媒体铺天盖地都是新闻与猜测,有怀疑他K药伤身的,有怀疑他纵欲伤情的,有怀疑他身患绝症的,有怀疑他故意炒作自己的……
媒体指望他会站出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却连他的经纪人都联系不到他了。有人说他跳了海,有人说在澳洲看到过他和一个女子生活在一起,有人说他已经死了。
他只是在他最郁闷的时候,无意途经菡萏寺,进来上了三柱香,他一进来就沙着嗓子问,有没有头香?大殿里的老和尚摇头。他又问,有没有高香?老和尚还是摇头。老和尚递给他三根细细的香,让他供在佛前,以清净心就好。
他要在佛前许愿,三拜,要起身,被老和尚叫住。他以为是香钱没有给,问:多少钱?老和尚说,我们寺院是不收香火钱的,施主随缘随心,供佛。老和尚对他说:你的香没摆正,三根香东倒西歪的,来,我教你摆正,心正,则香正……
三柱香的因缘,他留下来,成了寺里的维那师。在寺院,他失去的好嗓音又回来了。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处,除了当日殿里遇见的老和尚,那个看上去平凡的老和尚,就是寺里的老方丈。
为了报佛恩,报师恩,维那师把他出家前的所有身家全用于了寺院的建设,兴寺庙、建佛塔,这千年的菡萏寺就是因为他而焕然一新。在他大兴土木的时候,老和尚一直在讲经说法。寺院越来越漂亮,成为了一个景区,游人香客如织,老和尚还是日日讲经说法。
三年前,一把丛林大火,新修的寺院被烧了一半。惟藏经阁等有经书佛像之地保存完好。
一时寺里人心不振,那日,老和尚把班首、维那师父、典座师父等八位大弟子叫到藏经阁,给他们看供在文殊菩萨像前的唐朝的《心经》,告诉他们这才是真正的镇寺之宝。整个寺院加起来,都没有这个贵重。
那是一本小小的薄册,不过经书的封面都是金光闪闪的,一看就是宝。
看到宝物大家都很振奋,一扫寺院被烧一半的阴霾,该诵经的诵经,该扫地的扫地,很快寺院恢复正常。
3、
“老法师,您觉得最有可能是什么人拿了那《心经》,拿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心经》是国内外文玩界的收藏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的宝物,市场估值5000万以上,但是,一旦流入世间,必将引发纷争,人人都想占为己有。”去年,陈警官来此查案时,老方丈讲了现在这个新方丈的来历,对《心经》的市值也大概透露了一下。
“那么也就是说,当时见过《心经》的人,都有可能盗走《心经》?”陈警官追问。
“施主,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你不要妄测一个出家人的心,阿弥陀佛。”老方丈分明就是有所隐瞒。
陈警官还是按着自己的思路追下去,今次他想找当年的那些人聊一聊。
那日中午, 方丈室里的高朋刚刚散了去,他入得丈室,问讯方丈。方丈请他入座喝茶。
“师父,寺里有一宝物,可否让弟子一见?”化作画家的陈警官谨慎发问。
“谁说只有一宝,这寺里有三宝。”方丈笑着说。
“哪三宝呢?”画家抬眼惊问,心想除了《心经》还有什么镇寺之宝?老法师也没有告诉过啊。
“当然是佛、法、僧三宝。”方丈这是在避实就虚吗?
“听说寺里有一部唐朝的《心经》,可否一见呢?”这一问话刚刚话音落,方丈打量眼前这个画家,画家也看着他,这数日来,画家已经很清楚方丈的行踪和来往之人。他不是一个像老法师那样老实讲经说法的修行人,寺里结夏安居,他都忙于接待来访,而他往来之人,多是富贵之人,说的都是世俗生意之事,去年以来,寺里又恢复了大火前的气势,甚至修缮得还要庄严。
莫非是用《心经》换来的?现任的方丈是最有这个可能性的。他从名利场里来,难免会受到影响,见到了那样价值连城的宝物,难免动心。加上他又有这方面的一些关系。得手容易,出手也容易。
4、
“《心经》我们天天都会诵,还有手抄本的,功德无量。唐朝的《心经》,只是传说而已。”方丈如是说。
“有的师父说亲见过,那日老法师叫了几个器重的弟子,特意把佛前金光闪闪的《心经》示给大家看。说这才是寺里最贵重的宝物。”想回避?拥有一颗侦探心的画家步步逼紧。
“当时是叫了几个人到藏经阁,也的确是在文殊像前,文殊像前也的确有一本经书,但是是否是唐朝的,我们都没有上前翻阅读诵,实在不能说那就是唐朝的《心经》啊。”方丈依然心平气和地回答,面不改色心不跳。
“不用狡辩了,你一直想把寺院建得庄严,所以在寺院被火灾之后,一直想办法募资筹款,当你发现寺里竟有如此无价之宝时,便动了心。这本经书价值5000万,你一定是拿到古玩店,去换了不少的钱回来建寺院。这样你才上了方丈位。”画家,不,陈警官这个时候亮出了自己的警官证。
方丈看到那警官证大惊,问,谁让你来的?陈警官说:老法师让我今年再来的。他去年的确说过,让我不要再追查下去了。我不知道是何缘故,但是我要写结案,而且我希望自己经办的每一个案子都有头有尾。
“你还知道什么?”方丈的语气软了下来。
“我还知道你的身世,你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个歌手。”
“看来老法师给你讲了不少故事,那好,我也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寺院里静得只听见蝉鸣。丈室之内,方丈亲自点燃了一支檀香。陈警察这才注意到,这里居然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
5、
那个歌唱的成为维那师之后,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拿来建设寺院,他对老方丈说,我这样做,是为了报答师恩。师父,您开心吗?老方丈却平静地对他说,你做的都不是佛法,而是魔法。维那师很不服气,心想我好心好意建寺安僧,你居然说我在行魔法!
很长一段时间,老法师讲经说法,维那师父兴建寺院,寺院风景好了,人气也旺了,但都是游人与香客,求佛的多,学佛的少。
三年前,一个游客从外面偷偷带进一根高香,跑到寺院最高处去烧香,以为这样离菩萨最近,心最诚,没想到,引发了大火,寺院被烧一半。全寺的出家人都因此而人心不振,老方丈把几个弟子带到藏经阁,给大家看镇寺之宝,唐朝的《心经》,大家的信心渐渐恢复起来……
其实当时没有人靠近过那部《心经》,只看到上面的金光。
一年前,老方丈突然说镇寺之宝《心经》不翼而飞,报了案,还把当年叫过去见过《心经》的几个弟子一一叫过去问。老方丈说,事情出了,总要有人负责。大家都很害怕,都想摆脱嫌疑。十五天之后,一个弟子去找老方丈,说那部《心经》是他拿的。
老方丈看了弟子很长时间,问:经书呢?弟子说:我拿去结缘了,得了些善款建寺。
故事听到这里,陈警官看着方丈,心想果然不出他这个神探所料,眼前人就是取走经书之人。“您就是那个弟子?”
6、
方丈笑了:“是的,我就是那个弟子。老方丈很是欢喜,拿出那本唐朝的《心经》给我看,原来,除了封面烫了金,里面竟是手抄的《心经》,字迹稚气得很,像个孩子写的。老方丈说,这是他抄的第一部佛经,按的唐朝的玄奘法师译的版本。今天把它交给我,连同他的衣钵。我问为什么是我?老方丈说因为我最有担当,我们的世尊也是大智大勇,我至少是所有弟子中所有担当的。”
方丈继续说:我当时问老法师,那之前您为什么说我行的是魔法不是佛法呢?老方丈说,因为当时我是带着贡高我慢的心,觉得拿着自己出家前的资产来做这些事情很了不起。老法师是想让我自己去悟。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告诉我,一个寺院,佛法真正的兴盛,并不是看建筑的辉煌,而是看是否讲经说法,是否从实质上传承了佛心佛意。所谓,开经偈中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
“真正的《心经》,不是外相上的,是心里的。听了老方丈的一席言,我才真正懂了《心经》里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老法师说,正是因为我心里把责任和担当看得比一部实有的文物《心经》更重要,才会有因荷担如来家业继承佛衣钵的因缘。”
原来如此。
“我当时还对老法师说,那您还说《心经》遗失了,明明没有啊,老法师说,他的另一层意思,他想通过这次的寻找,找到真正能够荷担如来家业的僧才,真正的衣钵传人。”
“那还要我来做什么?老法师是何用意?”陈警官心下疑惑。
7、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画画成痴。但是父母不同意他报考美术学院。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正经工作的公务员,于是他报考了警校,成为一名警官。但是他始终没有信心自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警官,甚至为此有了抑郁症状,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当警官呢,还是去画画呢?他的母亲过来求老法师想个办法,度化一下她儿子,老法师于是用了一箭双雕之计,把他勾召到我们寺院里来,借案调心,去年他画的佛菩萨像,我们都装裱好了,有的供奉起来,有的与居士们结缘了,功德无量呢。”
心里顿时清凉、透通起来。陈警官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师父,那为什么很少看您念佛诵经,总是看您这里门庭若市的,一点都不像老法师在世时那般寂静。
方丈哈哈大笑:未成佛前,先结人缘。我先结人缘啊,你不是一向里不大喜欢与人说话,嫌人多很烦吗,就是示现给你看的,当了和尚也不是关起门来自己修的。还有,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念经啊,我一边与人说话,一边在金刚持地念经持咒。
“难怪当年老法师说,永远不要猜测一个出家人的想法……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陈警官感觉自己当下破获了价值 5000万的唐朝《心经》遗失案。
一元短篇小说写作训练营第三期作业
25号学员: 薄荷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