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有效学习”——读吴军老师的《态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5727843/7d8746c6e0834be9.jpg)
吴军老师《态度》一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有效学习”的。在这个章节中,他给到女儿一些关于大学专业选择的建议,这些建议也是“有效学习”的一部分,读过觉得非常受用,也很认同。很多想法,对于今天要上大学的同学们也是非常有益的。
理科生要学点人文学科
吴军老师的大女儿是在麻省理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他建议女儿在本科期间要多选修一些人文类学科。“这不仅有助于你提高人文素养,更可以帮助你用更广阔的视角对待计算机学科。”这个观点真得很受用。
在一些综合类知名院校,每个专业都有很多大牛,而本科期间系统学习的机会,恐怕以后是很难有的,真不应该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
前几天,在朋友群中,大家还在讨论,很多公司做到技术大牛的人,其实都非常关注哲学历史等人文类学科。想想也非常合情合理,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只是做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那专注于某个专业技术,解决某项专业问题即可。但要成为技术引领者,一定要读懂人性。毕竟,科技是为人而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727843/618c82627ce0b485.jpg)
抛开这些实用主义,如果我们兼具理性的思维和人文的情怀,人生会不会更加有趣一些呢?
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导师
美国大学是在进入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才会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我觉得这个挺好。专业的选择是在逐步的探索中找到兴趣的,所以上大学基本都是选对学校就好。
而国内的高考生们,正在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不仅是要选大学,还要选专业,还要选城市。面临这么多考虑因素的时候,就往往纠结,而大家的观点又不尽相同,在有限分数的前提下,是应该先考虑哪个呢?
在我看来,学校很关键,当然学校附带着就是城市。一些211、985的高校因为所在城市不在热门地区,分数也出现了冷门。而在一线城市的高校,分数也是在飙升。确实很现实,如果选择一些财经类的学校,当然选择在经济热门地区是好的,毕竟大学四年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的那些知识,更要融入经济的大脉搏中。相较而言,工科类专业要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因为有好的实验设备,有实力雄厚的实验室是非常关键的。
大学本科阶段,是要学习一生要用的科学常识和人文素养,在细分领域的钻研还不够深。所以能选一个综合实力和排名靠前的学校,有时可以牺牲一下专业。
吴军老师给女儿的建议,在念研究生时,更多则是要考虑导师。这个思路也是让我很开眼界的。
确实,研究生阶段进入了深度学习的过程,选择一个导师,相当于进入了一个领域。好的导师带给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有些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好几代人去完成,加入导师的项目,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选择导师很关键,选择导师也就是选择了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5727843/6954ead6e77f62fa.jpg)
读研建议换个学校
如果本硕博都在清华园读书,那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人称“三清生”。吴军老师给女儿的建议是读研时可以考虑换个学校。每个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气质和特点,更关键的是可以接触更多领域优秀的人才和思想,会让自己也变得多元起来。
“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交流,虽然这可以通过开会和发布期刊论文完成,但人员的流动是最好的交流。” 我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来,这个建议也很棒,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如果能多一些体验,而且是多元化的体验,可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大学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还有有效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才是终身受用的。
学习,并探索学习的方法本身,是一个奇妙的旅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5727843/ac56abb90301ce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