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众说纷纭《红楼梦》,我独好这口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89人  说书人熊二娘

讲真,我都不敢说我喜欢《红楼梦》。

图片来自网络

这年头,喜欢《红楼梦》的人太多了。读大学时,拿着本破旧的《红楼梦》前前后后读了几十遍,还专门去听了中文系一位才女解读的《红楼论坛》,于是略微知道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流派。后来,工作忙起来,《红楼梦》离我渐行渐远,但情结依旧。直至前段时间,豆瓣上议论蒋勋的新书,我才后知后觉的去翻了他的那套《蒋勋说红楼梦》系列。还别说,一看就欲罢不能,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在每天上下班途中读这套书。

写的真好。

感受一:大俗才能大雅

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里有个情节:湘云吃鹿肉,被黛玉奚落,湘云回敬到“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我总觉得,这个情节和蒋勋解读《红楼梦》多少有些相关性。

蒋勋解读《红楼梦》,并没有用一种高深和隔阂的语言解读,却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于艺术、美学、文学的见解。如果说音乐分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倒是觉得蒋勋从文学角度把优雅世俗化,把世俗优雅化。他明明读了林语堂对《红楼梦》的见解,却并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只是在谈及相关情节的时候信手拈来,微微一提,读者看到也就看到,没看到也不影响理解。他熟谙曹雪芹生平,却没有刻意从历史角度去讲曹家的兴衰,只是从书中宁荣二府的祭祀、出行、饮食等细节处,讲讲“真富贵”。

感受二:人生态度当宽容

图片来自网络

林语堂说:《红楼梦》中,他最讨厌的是妙玉。

蒋勋提及妙玉,却从另一个角度,从宽容的角度说妙玉可怜。

的确,青春少艾,兼具美貌与才情,带发修行自称“槛外人”,却对宝玉怀着极大的爱。厌弃刘姥姥用自己的杯子,最终却“欲洁何曾洁”。妙玉的人生,充斥着各种矛盾。她的青春,是压抑而不得舒展的,就如同庵里的那大红的“红梅”,在一片萧瑟中张扬。

蒋勋是宽容的,不仅仅对妙玉,包括对宝钗,对王熙凤,也包括对那些小人物。他设身处地从每个人的人物性格、成长环境入手解读每个人的“不容易”,对我们的人生态度很有指导意义。无怪乎听说某明星听蒋勋的红楼梦,原本失眠却不药而愈。

有趣的是,蒋勋提到自己做校长,不论什么情况,都不肯开除和给学生记过。姑且不从管理学角度评价他这种做法,至少他是一个宽容的校长。

人生不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这样想,很多人、很多事情也许能释然。

感受三:于细微处见真章

图片来自网络

读《红楼梦》,我这个外行记住了结诗社赏菊吃蟹作诗,记住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形态百出,记住了大观园抄检敏探春的挥手一巴掌,记住了宝黛之间的争争吵吵分分合合。

可蒋勋说:最好看的,还是贾府日常。

比如,《极为寻常的一天》里,讲起宝钗的“冷香丸”,蒋勋论及宝钗的“热毒”,从大自然的平衡之道说起中药,比较宝黛。再比如,贾母看黛玉的窗户颜色不够翠,让换“霞影纱”,从王熙凤误认为是“蝉翼纱”对比贾母见识过“真富贵”。后文中宝玉哀悼晴雯死的祭文,宝玉和黛玉关于“茜纱窗下”的考究,也暗指了黛玉的最终命运,可谓是“草蛇灰线”。

很棒的一套书,可以从中感受艺术品味,比如贾母用萧听曲;可以感怀人生无常,比如巧姐的最终宿命;可以明晰为人处事,比如平儿应对探春管家的“新政”……这些,也许是自己读《红楼梦》中错过的。

读《红楼梦》,要读原文,也不妨读读蒋勋的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