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故事

我也曾像你一样孤独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13人  柳叶苦橘

在北方,清晨六点的校园,天还不算是很亮,而街道上背着大包、拖着行李的新生,早已屡见不鲜。又是一年开学季,街边路口拥挤的人群,食堂早早出锅的米粥,游走在人群中的小贩,奔波于人海里的你我,都是我们这些散人,对于新人的礼赞。

这些新生,就像曾经的我们一样,眼睛里充盈着对象牙塔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期待;或许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渴求在大学里谈一场无关利益,只为风月的伯来图式爱情,他们也许和我们一样,也曾用一整夜一整夜的时间,去幻想着大学四年的美好,加几个社团,参加组织,竞选班委,成绩优异,最后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一>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他们这些新人也曾拼尽全力,突破重重阻截,用尽三年的时间,寻找、走进心中的象牙塔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最后在这里殊途同归,却又要各奔前程。

成长是一个逐渐沉默的过程,《百年孤独》里讲,“人生而孤独。”年少时,别人送你一颗糖,后来,你便会和那个人成为朋友;长大后,圈子大了,遇见的人多了,我们便知道什么是人心所向,人性所指。之后你会慢慢明白,上了大学,你很多的朋友都是泛泛之交,那些与你称兄道弟,与你花天酒地的人,很多时候,你只是他们的人脉,而非挚友,只要涉及利益,友情是不长久的。所以,越成长,我越是更珍视年少时的朋友,在小孩子眼里只看对错,而成年人更着重利益。

我时常怀念曾经,怀念高中那段峥嵘岁月,那时候,见山是山,快乐悲喜都洋溢在脸上,不必吝啬自己的情感,那时候的朋友,既是与你决裂,骨子里都是为你好,那时候的感情,纯真而美好。

我希望有个人,在我嘴里说没事的时候,看出我不是真的没事;有个人,在我强颜欢笑的时候,知道我不是真的开心;也是这个人,在我拼命忍住眼泪的时候,偏偏过来摸摸我的头,告诉我:“不要再假装坚强了,到我的怀里懦弱吧。”

如果未曾经历,你不会知道成长有多么痛楚?总有一天,你会蓦然回首,去怀念那段不需要面对人生汹涌的波涛,不需要把棱角磨平的高中岁月。正因为现在我们错过了,所以,当我们不幸福的时候,总会为那段错过了的时光加入许多幻想和诗意。念念不忘的,终归不过是自己想象的画面。

<二>

年少时,我们为之倾其所有的,一个是爱情,一个是梦想。而爱情是这个任何时代都不曾老去的话题。

在爱情里,你会不断地遇见一些人,不断地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又回到陌生,从臭味相同,相见恨晚,到最后的不如不见。

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你,虽然有过失落,有过寂寞,可始终,我把我最美好的一切,都给予了你。

时至今日,我终于才明白《围城》里所说的: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

高中时,渴求大学的安逸;大学后,奢望高中的纯真。人生有很多时候,是很矛盾的,在矛盾之间,是时间的消殒,沉默、迷茫、孤独、忧郁,所有的消极情感,直至将你拉入放纵的深渊。

我大一的时候,并不快乐,开学的第一天,宿舍内就发生了手机丢失事件,而舍友的一句“你父母走了,手机没了。”将事件的矛头直指我的父母,事件的最后,手机在丢手机的舍友床上找到了,没有人知道,那天是谁动了手机,但,当时的那句话,直至今日,依旧深深的刺痛我心。后来竞选班委,职务被调剂,竞选社团社长,因为流言蜚语,落至副社长。苏格拉底曾说过“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时,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去改变这个制度。”

我也曾试着去接受,去改变这个现状,我的隐忍,造就了别人的得寸进尺,最后的我,变得暴躁而易怒,迷失了最初的自我,最后我选择了退出,教条的束缚,是对我精神的折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和那个人,那句“你父母走了,手机没了”。我在大学里所追求的,班委,社团,我不在他之下,我知道,我的优柔隐忍,造就了我曾经的窘迫,而这所有的所有,都是和他有关。

我不在乎利益,但是我在乎名誉,而比名誉更重要的,是快乐,所以,当我知道社团职务位在其下,所以我选择了悄然离去。有人和我说,宁折不弯不算本事,世故才是人间常态。

可你未曾见过,我曾整夜整夜的失眠,在寒冬的深夜里,我独自一人买醉,试图忘记所有烦恼,试图用肉体的痛苦取代精神的折磨,可是,酒醒了,梦也就做完了。樱花如风转眼去,唯有拜拜是人生。

曾迷茫过,懦弱过,迷失过,直至放纵。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曾经有多么的期待,如今就有多么的无奈。这是个伟大而又悲哀的时代,我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的遗憾,所以,漫漫长路,人潮拥挤,朋友,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