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我做中台的这一年半载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干等等

中台,是我进入这家零售公司后第一个从0到1谈得上规模的产品,眼看马上又一个财年了,才有开始动笔写下来的动力,只为给自己一个成体系的交(感)代(动)罢。

最初并没有做中台的想法

这事得从2018年7月说起,当时了解到某一品牌商品的损耗一直居高不下,这个品牌商品的货架天数就一天,当天无法售罄就会报损。门店一般会安排人力巡场跟踪库存,再依据经验判断何时进行促销,这带来了巨大的人为操作空间,管理水平不那么高的门店往往做得很差。我们很快确定了用打折手段促销降损的方案,这有了最早“从监控到执行”的雏形,始祖版产品于2018年9月发布。

始祖版实现了业务链路自动化

项目核心思路是用系统方法替代人力的低效和人脑的不确定性,在产品上我们与数据团队协同,主要完成了指标服务化、预警规则可配置、待办任务三个能力的建设。为了验证可行性,从发布至2019年1月期间,我们利用这个产品计算所有门店的数据,但不下发任务,通过比对模拟预警、实际打折和是否售罄的关系,测算出系统决策正确率高于人工约50%。

中台是在2019年初被正式推向舞台的

年初,公司提出了提升门店员工效率的大目标,通过合理排班、混编用工、薪酬激励来提升工作饱和度,这意味着线下作业需要被数字化,各条垂直业务的共通点需要被系统沉淀,建设中台是一件看起来一劳永逸的事情。

我们在4月完成了产品重构,这一次的设计,和前一版相比,是思维方式的变化:

1、结构化了作业链路(下图四步骤);

2、可接入外部服务实现触发或决策;

3、配置集中化管理。

重构版抽象出了触发、决策、找人三大模块

然而此时,仅仅是表面的风光

新的垂直业务接入之初,遇到了特别多方案迟迟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中台建设之时仅有打折一个落地案例,在评审新的垂直业务后,往往会发现中台现成能力不足需升级,任何项目一定是以业务目标为第一要务,这使得业务团队不可能损失效率迁就中台。中台团队希望用标准约束业务,而业务团队只要平台能提供需要的服务即可。

盘点业务是个较典型的案例。业务需求是:各品类商品按特定周期实施盘点工作,每一项完成后根据盘点差异决定是否需要复盘,对于门店员工来说,只需要从手持设备待办列表中领取、完成任务即可。两个团队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中台团队倾向于表达“执行到决策到再执行”更贴近原始需求的流程,但这里产生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需要升级平台;而业务团队认为,决策逻辑由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系统来驱动流程就能满足需求。

两个方案其实是理想和现实的PK

经历这些事,我常常思考中台应该如何去演进发展,在现状下出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一种是以中台建设为主要目标,以赛代练,逐步打磨能力,但这样做的坏处是(很有可能)拖累业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台的存在会付出降低效率的代价,而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团队能力、业务变化度、系统复杂度。

另一种是只保证数据结构的统一,用简单框架满足业务为优先,设定中台阶段性目标,当做了二个、三个时可能积累还不够,但做到第四个、第五个时一定会出现需要沉淀的共性,阶段性地做一次升级、迁移。这样做的缺点是更多的IT成本。

路径没有优劣,只有适合

前一种路径,最好有一个大团队,统一目标,前期专注于“赛”,中期逐步分出一个独立小团队开始“练”,后期并行。后一种路径,中台团队需要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中台本质是总结前人经验带来提效的IT方法,需要多个业务的场景输入,当公司只有一个业务时,想做出中台是很困难的。

我们后来选择了第二条路,用低成本方案在5-7月间陆续上线了6条垂直业务,并于8月启动了中台的一次大升级。我们在这次升级中专注于把各角色的职责关系定义清楚,主要做了三件事:

1、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器,把「流程应该是什么」的工作交给业务产品;

2、流程节点被抽象定义,可被复用,需要新的由中台后端技术开发;

3、配置组件被抽象定义,可被复用,需要新的由中台前端技术开发。

升级版明确了各角色的职责

对于中台团队来说,技术能够专注于中台能力的建设,成果可被复用,如果一个业务场景没有特殊性,中台技术就没有工作量。中台产品的职责在这个阶段仍旧需要向业务倾斜,协助形成业务数字化的最佳实践,但和业务产品会有明显的分工。

业务产品和中台产品的分工与合作

中台的这次升级花了约4个月,于2020春节前完成发布,期间又接入几条业务后,在中台上运行的业务已达10+。

写到这里,差不多到尾声了

而中台的建设还远未到头,从产品视角看,我们下一阶段会专注于业务支持、能力建设、应用分析三件事。

1、垂直业务目前分别跑在中台两个版本上,维护成本很高,迭代需求若要在老版本上开发,等于double的工作量,后续需要加快向升级版迁移的进度,同时赋能新业务也不能停;

2、目前业务接入成本集中在开发新的配置组件,我们正在考虑开发一个组件设计器,让业务产品能独立定义组件;

3、基建完成后就得考虑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目前应用分析层还未来得及动工;

……

如果面对中台「有没有价值」、「应不应该做」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会回答:

中台是一种服务共享,是总结前人经验带来降本提效的IT方法。

中台作为横向的基础产品,研发质量会得到更多的保障,试想中台服务若挂了会波及多大的业务范围。

中台的可持续性(除了团队能力)非常依赖于高层支持和组织架构保障。

中台在初创期容易拖累进度,和业务KPI难以达成平衡,甚至是反KPI的,以至于会受到更多挑战。

中台在选择支持哪些业务上是存在风险的,如果相比成本和质量,业务更在意速度,那么是很难说服业务产品加入合作的,这和中台本身的定位也是有矛盾的。而“初生”业务不稳定,容易把平台带偏,也有可能活不了多久就被砍掉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