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分享者。

亲密关系中的融合与危机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Sencer

最近曝光了两条杀人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大概率是因为这两起案子都与亲密关系有关。一个是丈夫肢解了妻子,另一个是男朋友谋害了自己的女朋友。

乍一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有一股凉气从脊梁骨中渗出,相信有不少的人会由此事件开始怀疑人生。画人画虎难画骨,用“披着羊皮的狼”来形容那些害人者并不过分,在受害人眼里他们是丈夫是亲密爱人,殊不知,他们对被害人无丝毫怜悯之心。

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们对曾经的亲人痛下杀手,那可是有过亲密接触的情侣。“一失足成千古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能有丝毫的警示作用,他们想的更多的是除之而后快。

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最终走向是融合与分离。不管是融合还是分离,从彼此陌生的两个人到相知相爱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的共同经历,在这些共同的经历中,一定会有性格彼此磨合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有一些人却是出于个人目的,刻意的隐藏了自己的阴暗,展现出的是一种阳光与开朗的性格。怎奈何,在阳光的背后隐匿着不可告人的虚伪。

融合也就是彼此包容,从相互提防到信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渐行渐远,有的人则越走越近。

不管是渐行渐远还是越走越近,两个人的心还是曾经走到过一起,至于到什么结果,最后还是由两个人的选择来决定。

每一段感情的纠葛,都会有融合与分离产生,融合是分离的恢复剂。分离之后的伤痛,常常会需要有下一场的感情融合来恢复,即使没有下一场的感情融合,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融合,以达到恢复的效果。

这也为什么会说,受伤的人感情是脆弱的,常常会需要温暖的环境来抚慰自己的伤口。为什么人们会感谢那些雪中送炭的人,因为痛苦的记忆才最让人难忘。

从痛苦的记忆中走出来的最好方式,沐浴到一段新的爱河之中,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质疑,在经历过一次爱的伤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爱已经有了一些敏感,再遇到新爱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对待彼此。

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会说,半路夫妻隔层纸的道理。在今天的社会,有一些人会在婚前做财产公证,这样做的理由,也是害怕在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避免在财产上发生过多的纠分。

对于这样的做法有许多人不理解,当然也有持支持态度的人,不管支持与否,最终还是个人的选择来决定。

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共振器,它会让人们对自己所爱的人感同身受,两个人变成一个共同的情绪单元。

融合所要求的“你得和我一样”的感觉,也许缓解了孤独,却让两个人都死死绑在这样的关系中,失去了自我的空间。

“好的爱情,只会发生在两个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当中。”若是在亲密关系中失去了爱的基础,只剩下利益的取舍,那么这样的亲密关系也就陷入了危机之中。

前面说到的案例中,伤害者在当时如果对受害者那怕还有一丝爱恋,都不可能下此毒手。那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什么没有生命的物体,但凡有一点对生命的尊重,也不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

亲密关系竟然成了危险关系,这种关系的危机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也许只有当事者心里面清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受害者到死恐怕也没有想到伤害自己的人,是那个自己最信赖的人。

相互吸引是两个人相识的开始,由此基础上产生了爱,可以说,有了爱的基础才让一个女人愿意成为陌生男人的伴侣。人的情感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丰富,虽然有喜新厌旧,也会有争吵矛盾,但是却不至于到了要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

人们也只有在惨案发生之后引起反思,那些惨剧也会像石子丢进水塘一样,激起层层涟漪,在涟漪过后,依然是平静的水面。更多的人们恐怕并不会因为此案例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之所以会这样,这是人们自我防御的天性。

正如人们不相信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一样,在面对且行且珍惜的忠告时,并不会因为一些琐事而降低了自己情绪化反馈。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决定了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

在名著《小王子》中有对亲密关系精彩的描述,爱是训养出来的,在规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被物质化的今天,好像情感的力量在减弱,更有甚者会用亲密关系来做为人生跳板,这样的亲密关系,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时候,分崩离析也是一种必然。

情感的基础是爱,没有爱的亲密关系势必处于一种看不见的危机之中。面对危机该如何抉择,不仅需要有理性的智慧,还需要有包容的关怀。若有挽回的余地,还是给予支持和理解,若斯人心已远去,放手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