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本身即是意义
有一天,陌陌的一个网友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然后力荐她看的《活着》。她说,“看太投入了我一直哭”。我说,所以我一直没忍心看,直觉画风类似《平凡的世界》。网友说,“我为主人遭遇难过,又为他依然坚强乐观豁达的活着喝彩。越是艰难,活着的感觉就越显得真实。”最后,终究还是读了这本书。
《活着》讲述了一位富少爷福贵从嗜赌成性、不务正业到孤独终老的一生。书中福贵的命运潦倒至极,大部分时间都在命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好不容易喘口气,不幸又像巨浪拍打过来,儿女、媳妇、女婿、孙子一个个相继失去,直至孑然一身。豆瓣读者幽默的评论“富二代必看”。
福贵每一次不幸的遭遇,在我看来都是摧枯拉朽的。每当我以为“就这样了”的时候,他又会遇到一些小转机,经历着苦尽甘来的循环。电视剧一般有个或悲或喜的结局,福贵的人生没有,有的只是活着的一种状态,经历悲欢,经历离合,经历生死。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石头又不停的滚下来,无休无止。
看的过程中,不禁会想,怎么会这么惨呢!
有评论说,“《活着》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全貌”,“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也就是说,《活着》可以看做是一代人的缩影,那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灾难都曾为祖辈所经历过。想起了今天看到的一本书里讲金庸,“13岁颠沛流离、逃避战乱;日机轰炸、从死人旁爬起来继续赶路;少年失去母亲;中年失去妻子;深爱的大儿子因情感问题在19岁自缢身亡于美国。”不禁唏嘘,何其相似!
虽然没有生活在《活着》那个年代,但命运的跌宕依然能照进现实。读这本书的期间,正好连续听说2个老家有人自我了结的事,母亲一直感叹:这才多大年纪呀!上大学的时候也常听说本校或外校有人跳楼的事件。生活中,一次或两次命运震荡或许足以让大部分人失去念想。
所以《活着》让人感动的是,经历那么多颠沛流离后,福贵依然坚挺的活了下来。生活中也有很多福贵的影子,想起我逝去的大奶奶,生前在白发苍苍失去儿子后以为会被击倒,但之后对我们依然能恢复精神喜悦的面貌。
读完《活着》,忍不住对命运充满敬畏之心,对人事充满平常之心。
龙二早期耍手段将福贵家产骗光,却在后面的土地改革中因为地主成分被枪毙。
福贵的儿子有庆,很荣耀的争抢着为县长夫人献血,却失血过多而亡。
在粮食匮乏的时候,福贵一家给队长救济过一点大米,后面队长也给哑巴姑娘凤霞谋得了一户好人家。
命运无常,但终归平静。用福贵的话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福贵的一双儿女去世不久,媳妇家珍也去世了,家珍去世前经常说,“福贵,有庆,凤霞是你送的葬,我想到你会亲手埋掉我,就安心了。”所以,“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整部小说读下来,余华的叙述可算是洗尽铅华,不煽情,简单平静,却有万钧之力。人物的命运流转不受自己控制,以前经常寻思生命的意义,也许活着本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