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为什么学生不爱学习, 不爱上学, 其实人性本就如此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校园乐嗨皮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其第一章节便讲述了:人类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大脑被大多数人类比为计算机,认为大脑的计算能力远胜于电脑,事实虽是如此,但并非就可以认为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与计算的!

人类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人类从本性上抵触解决还未解决的事情。有人会说:“我就是喜欢新鲜事物,探索未知的东西,解决遇见的难题,这令我很愉悦!”实际上,你并非是解决了难题,而是你通过学习,获得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学习的难易程度必须满足于你的学习能力之内,进而通过技能的掌握,你获得了“满足感”,促进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否则,面对过于困难的事物,你将倾向于直接放弃!此言论不适用于科研人员,科研工作者对新生事物的解决能力与探索热情,是不容亵渎的!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面对对其很难得课本知识,学生倾向于放弃,如果此时再没有家长,老师的鼓励与督促,那岂不是随波逐流了?

大脑的学习能力很强吗?是的!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但是,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快速阅读的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意味着学习能力的高低并非完全反应于学生成绩,而也有可能反应在其他方面:比如学生对课本内容过目不忘,却不善于逻辑思考。

认知学家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是用来避免思考的。大对数情况下人类解决问题并非通过思考,而是通过经验,即记忆,人类之前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显然有更好的表现。

以人类走路为例,这并非是思考的结果,而是记忆后的本能反应,我们从未在路上时思考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人类开车时遇突发情况本能刹车,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思考时间。有人说我从未遇见,又哪里来的记忆?这话是不对的,因为在你心里,早就“料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解决方法早就刻在自己脑子里了!

请大家思考:11=1,22=4,······,99=81,这些九九乘法表大家熟知到一眼就知道结果,这是记忆的结果,可部分学生也可以瞬间知道:1111=121,1212=144,1313=169,因为看的多了,从需要思考得出答案,到通过记忆得出答案,而后者显然优势多多!

如此一来,你知道怎么解决学生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了吗?

学生天然存在好奇心,却很脆弱,稍微的打击便会消失殆尽。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乐趣自然厌学,满足学生的“满足与自豪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第一步。那么解决方法如下:

1,学生学习困难,所学知识难易程度不合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学习慢者一定要耐心,安排学习简单的知识,以满足学生学习乐趣,对学习快者,安排奥数等重难点知识,以防止其认为学习就是如此,失去对知识的探索乐趣。2,学生已经学会知识,但需要长时间思考。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某些高中三年时间学生做的试卷等身高!!我虽不提倡如此训练,但毕竟其效果显著,以学生的抵触底线为准吧!避免学生反感学习,练习至学生自我感觉解决试题思路良好为止。

获取更多教育类文章请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