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器”的一点认识——与大山兄之探讨
孔子言“君子不器”,这一句话不仅讲人的修养要全面,它的哲理范畴或许更广,需要探究。
我认为古人讲的“器”与“道”相对应,但二者并不相互对立和排斥。
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曰:天者道,人者器;人之所知也。天者器,人者道;非知德者其孰能知之。
在此我认为天性没有人性高贵。
他又说:天下之器,皆以为体而不可遗也;人道之流行,以官天府地载成万物而不见迹也。故曰:天者器,人者道。
我认为他是说天道真的有吗?天者只是我们看的见的形体之物也,而人道则是高贵的自然社会秩序的守护和呵护者。
王夫之此言可用于人的修养不仅仅停留于器物之层次,所谓“君子不器”,不器者在于求得高贵幽深的“人道”。
王夫之的话好有顿悟之感,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合理?
但我认为我们还得先器物,再探寻道。当然如果有道也可利于器物。两者互为因果的关系。
孔子讲“君子不器”,“不”之意可以理解为不仅仅,他并不否认器,器可以理解为器物,他要求我们做到在器物层次的基础上达到悟道的层次,器物是悟道的因,有对物的感知、有对物的洞察才能慢慢达到君子“人道”的修养,人道即仁者之道,圣道。但器与道的连接中间必须要有“理”的桥梁中介作用。
器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有用之物、有用之人,国之重器,器具,如果器只仅仅理解为器具有用之物,也许是险隘了。孔子朴素的哲学观念到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级阶段,才让世人悟出了孔子此言的真谛。孔子的哲学智慧太高了。
我认为中国古人的工匠精神也许只停留于器(物)的层次,没有上升到科学真理科学理性,停留于经验主义哲学范畴,没有上升到理性哲学之范畴,当时孔子的认识还没有发展到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之中,科学理性需要有几何精神,他虽然认识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如何探知天地之阴阳乾坤之道,并未涉及,而古希腊先哲就有数的几何思想,而古代中国没有推崇几何主义哲学思想,虽有宋代的理学思想,但认识天理仅仅是为了论证人伦之公理人道。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钻研中西哲学,对比近代西方哲学的演变。中国人也重视象,观天象,得数理。但不重视实验,归纳。而动不动就幽深抽象、演绎。让我们后人不太懂,虽有助于治世及人的心性气的修养,但不利于科学探知,西方则不一样。
我说这些并不是否定中国古代哲学的伟大,中国古代哲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毕生去学习探究的,我们现代人学习先贤思想特别是儒家与道家思想不能从用的角度评价它的,应该充分感悟到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思考的力度与境界对于我们今人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他们的人格精神智慧哲理值得我们学习,古代先贤之智慧光照千秋,万古长青。这也许反映了我不以“器”来度量古代先贤的思想之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