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国学与传统文化三笑集

(38/365)颜回和子贡的较量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17人  吴广大大
(38/365)颜回和子贡的较量

孔子的两个年轻弟子。他们年纪差不多,颜回比子贡大一岁。

颜回,孔子母亲家的老亲戚,应该是孔子的外甥辈。孔子最欣赏的弟子就是他。因为颜回老实勤奋,兢兢业业,孔子说什么,他都默不作声记住,然后一五一十照着做。颜回还能受穷,住在破房子里,吃粗粮喝凉水,整天努力学习(也是在帮孔子整理文献)。孔子当大官那阵子,很多颜家人都找机会发财了,颜回却一直过穷日子,没靠孔子的关系发家致富。孔子卸任以后,觉得这太难能可贵,对颜回的评价更高。

孔子有时候也说:颜回这孩子,对我没什么帮助,因为我说什么,他都听得高兴,提不出意见来。

话虽这么说,孔子还是最喜欢颜回,没人讨厌顺着自己的人。像被蔡人包围的时候,孔子想听听意见,可最后让他高兴的,还是颜回的奉承。当然,颜回的奉承也是发自内心的。

子贡是字,他叫端木赐(端木是氏,赐是名),卫国人。子贡的出身要稍微高一点,破落小贵族。

孔子在鲁国当大司寇的时候,二十出头的子贡来拜师学习。《礼记》记载,当时孔子家有条狗死了,孔子让子贡拿去埋了,这说明子贡的家境不是太好。因为有钱的、交学费多的弟子,不用给老师干活,学费少的要干,有点像勤工俭学。

孔子很讲究“因材施教”。子贡人聪明,口才好,喜欢社交。针对子贡这些兴趣和特点,孔子就不教他那些太专门、太琐碎的知识,重点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子贡曾经问孔子:有可以奉行一辈子的名言吗?

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是孔子人际关系和社会理念的精髓。

子贡还问,怎么做到“仁”?

孔子的回答就是后来的成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你想干什么事业,就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方法就是:别管在哪个国家,都要侍奉好当地贤良的大夫,和当地仁义的士人交朋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先把关系网搭建起来。

可见孔子给子贡教的,多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而且是很实用、很灵活的方法。对颜回那种一心做学问的老实人,就不用教这一套。

子贡基础好,学得也快,在孔子当官的后期,他已经在鲁国朝廷里谋了个小职位,很可能有子服景伯的提携。他这个职务和外交有关,因为他参加了鲁定公接待邾国国君的典礼,这要有相关身份才能参加。

孔子从鲁国离职的时候,子贡并没有跟他出来,还在鲁国工作。鲁定公死后子贡才到卫国去投奔孔子了,此后就一直跟在孔子身边,随他到过宋、郑、陈等国。这个过程里面,孔子对子贡越来越熟悉,发现这个学生慢慢有自己的一套了,有些方面他甚至有点猜不透。

孔子常拿颜回和子贡做比较。这两人心里大概也有点摽劲儿。

孔子问子贡:你跟颜回比,谁强啊?

子贡忙说:我怎么敢比颜回!他听您一句话,自己能总结出十个道理来。我能总结一两条就不错了。

这话说得孔子也高兴了:确实,咱们是比不上颜回啊。

子贡处处挑着孔子爱听的说。但孔子知道,子贡跟他的想法很不一样。

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贡居然做起了生意。除了跟着孔子拜会各国政要,他还结交各地商帮人士,考察各地行情,逢贱则买,逢贵则卖,倒腾易货贸易(那时几乎没有官方发行的钱币)。

春秋时期,中原有两大商业中心:一个是前面说的郑国,有殷商后代的老商帮势力;一个是齐国。近两百年前,齐桓公和管仲搞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国力迅速提高,齐桓公的霸业基础跟这有直接关系。

齐、郑两大商业中心,主要形成沟通东西方的贸易网络,东起齐国,西到秦国,有点像今天胶济线连接陇海线的铁路。

但还有一个方向欠开发,就是南北向的贸易:中原世界和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因为楚、吴兴起较晚,政治上又一直被中原排斥,南北间的贸易还没发展起来。其实这两端贸易互补性更强,产品更不可替代。

一百多年前,晋文公重耳还是流亡公子的时候,曾经访问过楚国,楚王进行了隆重接待,然后问他:公子要是回国当了国君,拿什么报答寡人啊?

重耳谦逊地说:我们晋国怎么能跟你们楚国相比!但凡值钱的好东西,各种高档皮货、珍禽翎毛、象牙犀角(商周时候,长江流域还有大象犀牛,现在都收缩到云南甚至印度去了),都是你们楚国产的,最低档没用的才会流散到我们晋国一点点,我们哪有能报答您的东西!

这番对话能看出来,在中原人眼里,长江流域的物产丰饶、价值高昂。子贡跟着孔子南下,感受应该和当年的重耳差不多。他做生意,在黄河和淮河流域之间贩运商品,很快就挣了大钱。孔子有些行程,比如去蔡国定居,很可能有子贡的撺掇——他是在开发市场。

蔡国新都城离吴国更近,吴国刚刚崛起,原来和中原没什么来往,所以经营吴国的产品是更大的商机。另外,吴、楚两国势不两立,连年攻战,互相间没有经济往来,这种情况下,在第三方从事吴、楚之间的贸易(从陈蔡地区中转),会大有利润。蔡国新都就是经营这些贸易的好据点。

比子贡晚二三十年,著名的陶朱公范蠡开始下海经商,他主要也是做中原和吴越(江浙)地区间的贸易。但他选了偏东一点的路线,接近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因为再晚几年,沟通长江、淮河的运河才被吴王夫差挖通。子贡这个时候,在蔡国这里经营对吴贸易最合适。

周游列国这些年,孔子没混到什么官当,子贡却发大财了。当然,孔子也跟着沾光。像最近这两年,孔子师徒都没在蔡国当官,也和蔡国君臣没什么往来,应该主要是靠子贡的生意维持开支。

所以孔子经常想不通:颜回这孩子,处处听我的话,可干什么都失败,穷得要喝西北风。子贡不听我的,跑出去做买卖,偏偏能赚大钱。

两人有时也拿做生意的话开玩笑。子贡对孔子说:我现在有一块好玉石,是收藏在匣子里呢,还是拿出去卖个好价钱?

孔子说:当然是卖了啊!我就跟那块玉石一样,也想找家好主顾呢!

孔子想的还是找机会当官。

老年孔子几次最迷茫、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都是子贡,一直到他离世的那天。

孔子去世后,能够维持住孔门团队,建立起儒家学派,主要是子贡的功劳。他的个性、追求几乎和孔子完全不同,但两者综合起来,才缔造了儒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