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心理咨询师还要被人督导吗?
心理咨询是个需要付出以及需要及时吸收能量的职业。
付出是为来访者的付出,它包括包容、接纳、抱持、支持、帮助、理解、共情、诠释、评估、给出建议、关注结果等,来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自我成长。
吸收是指从书本、同道、来访者及督导师那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及指导。
本文主要涉及督导师的督导。而督导还分为团队督导和个人督导。在这里主要关注团队督导。即一个督导师面对一群咨询师,其中有一个求助咨询师,是被督导的咨询师,其它咨询师被为同辈咨询师。
为什么要做督导呢?因为咨询师在做咨询的过程中需要对过去的困惑、现在犹豫、未来迷茫的有个相对比较明确的指导。
遇到困惑,不知自己已做过的工作是否合适?需要督导的观点。
求助解惑,获得督导的支持和指点,最好有方法,以求心定。
方向指引,给未来指明放心,让后续咨询开展得更舒畅。
我将我经历过的督导分为两种,我命名它们为多咨询师式和多督导师式。
一、多咨询师式
督导师做为咨询师,咨询师作为来访者,来访者叙述完问题,督导老师引导同辈,假如你们是该咨询师你会怎么做。即同辈们每人充当咨询师的角色,给出各自的后续咨询考虑。
对同样的信息,因个体发展的不同引发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咨询师也可能是不同的流派,也会有不同的咨询方法。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的咨询师可能更看重来访者儿时经历和缺失,甚至都想出了非常犀利过瘾的问题,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
人本取向的咨询师会有更多的关怀和共情,给到来访者最大的认同......
认知行为流派的咨询师会从谈话中找到来访者的核心信念,自动化思维是,并考虑怎样去调整他不正确的观念,继而改变行为......
家庭治疗取向的咨询师,在脑海里会画出家谱图,考虑是否是代际传承,看看可否做一下家庭扰动......
意像派会想像着让来访者想像一幅图画,而他可从画面中找到切入点......
你看,一个个案信息,让不同流派的咨询师呈现出多种咨询方法,这个非常有利于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从多种方法找到最适合的咨询方法,或融合出最合适的新方法。
同时,同辈们的观点,就裹挟着大量的知识,被督导者及同辈们都可以从中扩大知识面,另在过程看被督导者得到的认可,也可以更好地鼓舞他开展工作。
二、多督导师+权威式
督导师仅引导咨询师说出问题,让同辈分享感受或充当督导师的角色,督导师做权威总结。
因为要分享感受,所以同辈会关注咨询师的付出,及当下的进度结果,这样才会有感受。而同辈也会共情咨询师做得好的和考虑不周、或深浅不当的方面。这种方法就是让同辈们站在督导师的角度看问题。不同个体也是因为个人发展不同,且流派不同,就会在不同的督导方向给出意见。
这种督导方法优势是:多人的感触,能使咨询师了解自己可能未察觉优势及不及。可以从更多的督导角度考虑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对同辈是个提高自己视角看问题的好机会
而专家的总结会让咨询师了解自己在具体个案上的优劣,知道需提升或弥补点,最后明确后续咨询方向,提升咨询师信心,给来访者提供更确切的帮助和支持。
做咨询师也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