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临丧不哀与感受生活的能力
2023-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砖家_2131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如果在今天哭过了,他今天就不唱歌了。从这句话当中能够看到孔子每天的生活状态。他是开开心心的,他每天都是很活泼的、高兴的这种乐天派,每天嘴里边都哼着这种音乐。
孔子很喜欢音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余音绕梁”。他回去听了《韶》乐,觉得这音乐也太美好了吧,三个月吃饭都没味,“三月不知肉味”。所以怎么能够有这种平常的状态,就是你平常都能够处在开心的状态当中,心流的状态当中。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都不缺爱,我们一定有很多人爱我们,有很多普通的感动。就好像我们同一个公司里的人,给你买个盒饭,你不觉得这是对你的关怀吗?但是假如你没有了感受爱的能力,你就不会体会到这种快乐。
孔子最讨厌那种人叫“临丧不哀”。你真的去参加葬礼,你都没有发自内心的痛苦,你没有发自内心的难过,这时候你哭都是假的。假哭的状态孔子受不了,叫“临丧不哀”。
孔子如果是真的今天哭了,一天没心情唱歌,他是真的把自己的心交出去。他是真的在为葬礼的人在难过,这是礼的一部分。
所以真心的哀悼,就是哀悼的时候你也真心,开心的时候你也真心,说明什么呢?你在投入地生活。
假如一个人去参加葬礼,也觉得好像没有那么难过,就那么凑合吧,体会不到那种感觉。这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他没法投入地生活在其中,他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