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历的人怎么拥有敲门砖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读大学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吗?还是为了大学毕业时候的那个文凭?我感觉在当今这个社会背景下,估计更多的答案是后者吧。那我不禁要问,文凭到底是是什么?是一张纸?恩,是下面这种样式的一张纸。
![](https://img.haomeiwen.com/i6840696/ed8a7d0d5ac48369.png)
你们觉得这张毕业证书,最终要的内容是什么?没错,是最后的八个字——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也就是说,我们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通过最后这张证书来给我们背书,说明我们具备了某一个专业的“合格水平”。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集体(学校)在为一群个体(一个个学生)背书。相应的,毕业证书的分量,取决于学校的含金量,取决于学校的对合格与否的把关程度。而有一些不入流的学校,本身学校没有含金量,对学生的合格与否的把关程度放得很松,甚至于“花钱就能上”,“花钱就能拿证”,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和没读过大学的人来说,有区别吗?没有?有!因为可能他们还不如没读过大学的那些优秀的人。
如果你们出去找工作的话就会发现,很多的工作岗位都对学历有着相应的要求,为什么呢?企业的HR一定知道高学历的人不一定就合适,没学历的极个别人也可能才是最合适的,但是,他们仍然会设定学历门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为了效率 ,你想捡一块鹅卵石,你肯定是去河里找,虽然柏油路上也可能有最符合你审美的那一块,但是你依然不会去柏油路上找。这也是一本二本需要有个最低投档线,公务员事业编需要一个最低学历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历是敲门砖”。
那么,对于没读大学的人来说呢,没有大学文凭这个敲门砖怎么办?要知道,求职嘛,先敲门嘛,砖可以用来敲门,但是敲门不一定都是用砖啊,也许找一块石头可能敲门呢?回归一下本质,企业(大多数企业)设置最低学历门槛,是因为想更快的找到这块最适合的鹅卵石,而如果你是这块最适合的鹅卵石,但是你不是从河里(相应资历的大学)出来的,那怎么办呢,你走到他们的面前去,证明给他们看你就是最合适的就行了。
所以,也有另外一句话叫“名企跳槽等于名校毕业”,你在名企里面做得非常好,自然也就是一种能力背书了。还有一种叫做内推,这也就是有“有能力的人”给你做能力背书了。
那么,既没有名企工作经验,也不能内推的人,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首先你需要自身是一块鹅卵石,其次是锁定你适合的岗位的公司,然后,毛遂自荐,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定能敲/撬开这个门,争取到一次面试机会,剩下的就是向对方证明你是这块最适合的鹅卵石就行了。而证明你是合适的大多数都是采用证件背书、笔试答题、面试交流等。而当你没有证件背书时,可以试试产品证明。比如需要一个文学专业的人,你不妨用你持续日更几月几年的作品摆在他面前,告诉他你是更合适的。换句话说,口说无凭,将你的能力用作品展现出来,然后用时间的复利来展示。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罗振宇曾说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当时是大学一年级,他的学校真的不怎么样,但是这个男孩从大学一年级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早上六点半,罗振宇的语音发出去,他把它整理成文字,然后在微博上发出来。罗振宇坚持了多少天,他就坚持了多少天。请注意,这件事情没有含金量的,他没有增删一个字,甚至也很少说一个自己的感受、评论等等。当时,罗振宇注意到这个微博之后也没什么感觉。你不就是把罗振宇的话搬运一下嘛。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四年,没有一天中断。在他快要毕业的时候,罗振宇给他发出了一个邀约:你愿不愿意到我们公司来实习?”(文字编辑摘自 时间的回报 公众号)。
公司要的绝对不是一个高学历的人,要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不过了解一个人的成本太大了,以至于主流做法都是使用学历进行筛选,这是一个标准,但只是标准之一。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合适的,那么你找到自己想去的公司,降低对方的了解成本,会有机会的。
日久见人心,你不能和每个人都相处很久,让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你可以活在互联网上,等到需要证明你为人/品质/能力的时候,用你互联网上的痕迹让人“日不久见人心”(其实这就是用时间的复利制造产品,也就是通过产品降低对方的了解成本)。
注:谨以此文给读了大学未走专业的人(包括自己)和未读大学的人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