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雍也篇第十四:人不可貌相

2019-06-02  本文已影响1人  西源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非尝至于偃之室也。”
这一章,事情发生在子游当上了武城宰(相当于后来的武城县令)后。孔子问子游,发现人才了吗?子游的回答是: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抄近道(这是比喻,说明此人为人办事光明正大),没有公事,从不到子游的房间去(这说明此人正直,不拍马溜须、巴结逢迎上级)。可见,此人是个人才,值得任用。
澹台灭明,字子羽,其人相貌奇丑。从本章师徒两人谈论的语气,似乎孔子尚不认识此人。据说,此人由于貌不惊人,曾想投师孔子,但孔子未收。后来,退而自修,最后非常有名。孔子知道后,十分感慨,说了这样一句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其实是强调知人的重要性,也是在强调知人的难。连孔子也曾因貌失人,更何况一般人呢?我想,孔子曾在“人焉廋哉”章强调知人,要全方位地了解,是在以貌失人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