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道家的特性——读《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020-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年一觉扬州梦_a7f1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是有志的人,所以闻道就努力不懈地去实行,绝不间断。中士,是普通的人,由于见识不足,认道不清,所以觉得道似真似幻,若有若无。下士,是俗陋的人,见识浅薄,根本不晓得道为何物,听见合于道的话,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以为荒诞不经。如果不能让这般俗陋的人大笑的话,那道就不是高深的,也算不得是真道呢!

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有这样的话:“从表面看来,明道反像暗昧,进道反像后退,平道反像不平。”同样的,上德反像低下的川谷,高洁显荣反似蒙垢受辱,广德的德性反似不足的样子,刚健之德反像怠惰的样子,质朴的德反似易变的样子,其理莫不本源于此。

广大的空间没有可指的角落,伟大的成就大都晚成,天籁的声音无声可闻,没有形象的象,无形可见;大道隐微不可说,没有名称来指明。

上士听到上面这些道理,立刻付之于行动,以其合于道体。因为只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大道,才能施恩万物,才能无所不成。

引语:

大道是平坦的,但不是显而易见的。显现出来的大道有“异常”情况,往往会让人捉摸不定。明、进、上、广、健、真。白是大道的本质,但人们看到的现象却是昧、退、不平、低、不足、弱、假、污、由此可见,现象总是掩盖本质甚至扭曲着反映事物的本质。

实质往往与外在的表象不同。无知者所见到的,往往浮于表面,在门外徜徉晃荡。而智者能看透表象,常常能深入下去,深悟内在的机理脉络。辨别真相,必须在隐秘处景观默察,所以智者与谨慎着从不急于下判断。只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获得理性认识,真正懂得“大道”,成为拥有最高境界的“上士”。否则只看表现,假象也当成本质,便会沦为浅薄、狭隘的“下士”。

无论治国还是个人养生,都要做“上士”,追求更高的境界。了解了道的真意后,就要坚定不移的身体力行。如果心存怀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还要讥笑,就要沦为“下士”了。要善于学习,不被假象迷惑,坚信不疑,那些左右摇摆,背叛放弃的,都很不明智。这样,就真的做到了“进道若退”。

现实之中,那些淡泊谦恭的人,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不求上进,没有竞争力而应该遭淘汰的人,“大器晚成”更会遭人笑话。人们追求的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吃饭要吃快餐,种植蔬菜要速成,就差拔苗助长了。整个社会氛围都在提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人们总是急于求快、求速,比任何时候都急功近利,比任何时候都急于求成,所以现在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将浮躁不安。越是在整个时代都轻浮急躁的时候,才越应该大谈大器晚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