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孩子背后有一个允许他躺平的家长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琴韵无声

初三开学已经两周,无论怎样提醒学生要进入初三状态,总还是有学生依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晚上玩手机,白天来学校睡觉。

暑假的状态一直沿袭至今。分别打电话给家长,虽然家长不同,但回答基本相似:管不了,不给手机就不行。于是家长就由着孩子,习惯了就不抱希望了,不念就不念。这可好,家庭关系“和谐”了,班级风气可咋整呢?他们天天在教室里说的都是游戏,弄得那些本就是强制戒网的人更加心猿意马了。

跟家长沟通,得到的反馈就是学生躺平、学生家长也在躺平。有些家长尤其是父亲连接个电话都不太愿意,打扰他了。(我听到了电话里麻将的声音)寄希望于家校配合就属于天方夜谭了。

沉迷游戏,家庭不和是孩子“躺平”的主要原因。

W平时是妈妈陪读,爸爸在外打工。以前我简单地以为是妈妈管不住孩子,我也很纳闷,其实孩子并不是那种调皮捣蛋得无可救药,在学校里跟他沟通还是较听话的,不会跟你对着干。但为什么在家就那么不听话?

现在大概能知道一些原因,父母关系不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孩子甚至成了父母互相诋毁对方的牺牲品。孩子平时是妈妈在家带,现在孩子出了问题,爸爸第一个指责妈妈,说是妈妈专门在家带个孩子都带不好,似乎孩子越差,他指责妈妈的理由就越充分。妈妈也有自己的委屈,自己抛下一切带孩子最后落下个“罪人”的名义,于是索性不管。一个不管,一个恨不得孩子更废。于是孩子就可以自由地玩手机。

孩子就这样成了牺牲品。这样的家庭任何的双方都没有链接。没有爱流动的家庭是冰冷的、低落的、枯萎的。

怎么办呢?忽略家长吧,我也力不从心。还是从孩子这做做工作吧。

与孩子妈妈通电话,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愤怒、委屈、无助。我找到孩子,委婉地将妈妈的感受说与他听。我问他是不是妈妈在家里为他抗下了所有,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手机,反正一切责任都是妈妈的?也许在那一刻是真的想到妈妈的处境和不容易,他好像开始意识自己的行为对妈妈不公平。在我这表示今天回去不玩手机,我选择相信和鼓励。

我只能告诉孩子,不管家庭里出现什么问题,致力于自己的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