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人到中年,对过年早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候的欢欣。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岁数都不很大,身体都还健康。有时候过年带着孩子有远没近就走了,逛逛山,看看水,体验异乡过年的风土人情。最近几年,孩子有自己想法,不想出去,另外也有作业 ,所以,只能迁就孩子,静居在家。
最初,我还不太习惯放假静居,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喜欢了。过年的时候,除了回老家看看舅舅们,回个娘家(老家院子从父亲三周年后,我基本没回去过,直到今日,父亲去世时,用过的农具还原样子挂在房檐下,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至今无法坦然面对。),看看妈妈弟弟侄子,听一听妈妈说不完的话,看一看侄娃子们欢欢腾腾,和弟弟搭几句闲话,除此,基本不再走亲戚。
静居在家的生活闲静美好。
每天早晨,7:00起床,躺在床上晨读,不一会儿,儿子就敲门,“妈妈起床了!”准时得就像闹钟,只不过,这时候儿子的声音是温柔的。
早晨,为孩子做一顿早餐。或者煎牛排,煎鸡蛋,拌凉菜,或者烧包谷糁子稀饭,蒸鸡蛋,炒菜,再切点提前煮好的肉。有时候,为了让不爱吃胡萝卜的娃吃点胡萝卜,我会把胡萝卜剁碎,再配一根绿辣椒剁碎或者蒜苗切细细的与鸡蛋搅匀,摊成鸡蛋饼。
早餐后,儿子写作业,我开始一日的读读写写,某人或者上街转悠或者弄他的字。各自安然,悄然无声。
快到午饭时候,儿子会拖拖地,我会起来或伸伸腰,踢踢腿,或随心所欲蹦蹦哒哒,我们都喜欢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儿子会挑一首,歌声往往提神醒脑振奋人心。
午饭,一般是一边看英文电影一边吃 ,儿子看电影,只允许自己剧透,不允许爸妈提问,我经常改不了语文老师的坏毛病评,评论几句,总是换来儿子的打击讽刺。有时候,我们也看“爱情公寓”,边看边笑,往往是一集看完,饭还没吃多少。
午后,三人似乎在比睡觉速度,很快就有人鼾声如雷了。
下午干活间隙,会和儿子看看喜欢的电影。前几天重温了“八佰”,儿子考我,“白马”的意象是什么意思?我说用杜甫诗歌解读吧。“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儿子笑说:“语文老师真能胡说,”我说其实也不尽然,还可以有别的寓意,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我娘俩都是性情中人,这种气壮山河、令人热血沸腾的电影,我们都感动不已禁不住再次落泪,而且都不愿接受任何关于电影的批评!
五点半,我们去公园打羽毛球、跑步,儿子有时候也会带上篮球。和儿子一起跑过一次,开跑不到五分钟,就被嫌弃、抛弃。今天,儿子径直在我旁边走,我跑得气喘吁吁,儿走得眉开眼笑。我说,你嘲笑你妈妈不用嘴巴,两条腿就足以!
这种读读写写跑跑跳跳的生活,其实就是心向往之的生活。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充实而不疲劳,丰富而不冗杂,虽谈不上逍遥自在,但清欢有味!与上班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做你想做,说你想说,无需思前想后,甚至不做“事”外的考量,你完全成为自己的主人。
偶尔,翻一翻朋友圈,看很多朋友山珍海味,围一大桌,隔着屏幕都能闻见油腻的味道,能听见喧闹的声音,看见也是心如止水,毫无波澜。朱自清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想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一点也不想要。
诗人海子笔下劈柴 ,喂马的幸福虽然体验不到,但诗人生活趣味、平静、愉悦、简单在静居的日子是能充分感受得到的。
梭罗在距离村庄不远的瓦尔登湖边隐居,劳动,写作。林鸟为伴,湖鱼为友。生活简简单单,心灵空空落落,便有了生长思想,储存思想的巨大虚空,在这巨大的虚空里, 人 ,不仅看见了眼前的自己,更看见了历史的自我与未来的自己,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如此吧!
平日里,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心喧腾,人烦躁,面对生活多有抱怨,时见厌烦,太多的外在繁杂的事物会充斥心的空间,让人忘记了自己,迷失自我。
古城的年,是灯的世界,光的世界,色彩的世界,也是游客的世界 。而家是我的世界,淡淡的色彩,淡淡的茶饭香,淡淡的书墨香。当然,家也有浓得化不开的甜香。
作为一个小人物,对生活需求不多,奢求几无,能够衣食无忧得静居在这喧闹奔腾的古城,心满意足。古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短暂的假期,全当是都市隐居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没有一方园田居可供退隐,然屋尚宽敞,室有余闲,也算是小“逍遥”了。
年年有年,年有静居,居中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