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想要”而非“不想要”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暖小柒

原文:

一个更源头的问题作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第一篇文章,这篇东西理所当然要讲一下什么是财富自由。

可是我想通过这一篇,和大家聊一个更源头的问题——有些目标,比如眼前这闪着光芒的"财富自由",我们明明感觉自己为之使出了浑身气力,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却没有以我们期望的速度向它靠近?

年轻的时候,我们大多经历过,非常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比如刚出学校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自己不想被束缚、不想低人一等......但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于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描述自己的理想时,翻过来覆过去,只有那一句话:我要变得很牛逼!——至于怎样才算是“牛逼”接看问下去一定卡壳。

这种尴尬反映出了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于是你再回过头去想那些你非常想要、也努力奋斗的事,为什么总是无法靠它更近,那就是因为,你还在做无头苍蝇似的飞行,因为你连你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

可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只不过是“嫩”的一种表现: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

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整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

没错,语言对人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关于广泛存在的反向塑造,我们会在之后详细来说)。

比如绝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人不可能想到"我上火了".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沒有"上火"这个概念,所以他们不仅不知道,而且完全想不到自己会"上火",你顶多可以拿他们已知的"发炎"这个概念去跟他们解释。

如果脑子里的一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确、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必然沒办法准确、正确地继续思考下去。

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进而行动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是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的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想要什么”的概念,那么思考就是模糊的,不准确的,进而导致没有清晰的目标,行动也没有方向。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文章的开篇,作者就写到了心坎里,是的,仔细回想,确实感到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记得高考报考专业时,哥哥问我,你喜欢什么专业,我回答,我也不知道。

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高考服从专业调剂,被心理咨询专业录取,学了自己当初不知道是什么的专业。

我的理想是什么,从小到大,似乎确实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时代,跟着学校的步调走,只知道学习考试,学习考试,至于考试之后要怎样,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出了校门,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如作者所言“还在做无头苍蝇似的飞行,因为你连你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

A2: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目标: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自己的热爱。

行动:

1、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下来;

2、思考自己“不想要的”,更要思考自己“想要的”;

3、找到自己“想要的”,持续做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