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

2023-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难得清明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最近,关注办学哲学的话题。教育即生长,除了生长,别无其它,苏州吴江实小以“积极生长”为办学文化,朝向美好与积极是所有教育人的愿景,当下的学生都积极向上吗?数学教育名家华应龙“化错”教育观①,人生自古谁无“错”,学生尤甚,把错化开,错着错着就对了。老姜小曾经提出“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育人理念,来源于金子美玲《我和小鸟和铃》这首诗:我伸展双臂/也不能在天空飞翔/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地上快快地奔跑/我摇晃身子/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会唱好多好多的歌/铃铛、小鸟、还有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积极、化错、都好,三个维度,方家之见。顺着这个教育的肌理,想到《种树郭橐驼传》②养树之得,养人之术——顺其天性,阳光雨露、对的错的都是生长必经的过程,教育即击节,击节的认知、时机、方法,才是教育人孜孜以求的“道”。


①怎样“化错”?

化错包括“容—融—荣”等三个阶段,具体地说,第一,错是错,要温暖地容;第二,错不是错,要智慧地融;第三,错还是错,要自豪地荣。这也是化错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一个阶段,错是错,温暖地容。一错当头,能否容纳,取决于一个人的见识和胸怀。

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善待差错,不是鼓励出错,不是要纵容学生不负责任,“草率行事”,而是要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激发学生挑战的精神,保持学生创新的激情。苛求正确与准确,过分讲究“严谨性”,无异于给学生戴上“紧箍咒”,在无形中形成对创新的压力。

其次,让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的差错。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用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错误的,教师普遍对错误的简单化处理更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认识。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精彩两分钟”轮流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创造的开始”。还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研究让大数学家欧拉都犯错的“36军官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明白了: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中正确之处的明亮眼睛。

再次,顺其自然,暴露差错。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在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辨析、判断、推理的机会。这是我们过去因为追求“效率”而被压制的空间,也折射出了“堵错教学”的致命缺陷。

第二个阶段,错不是错,智慧地融。

把错误化为一种资源,从外在的表现入手,引导其暴露思维过程,分析其内在机制,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首先,探明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困惑所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要准确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就得倾听学生,望闻问切。

其次,让正确在差错中生长。对待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是着眼于对还是不对,而是应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这一价值判断的标准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阳光亲吻乌云,将错误的尝试最终引向正确的结果,使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体悟到的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堵错教学”种下的是“成功是失败之母”。

再次,要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华罗庚语)当自身出现失误时,教师要冷静,及时做出分析、判断,调整活动方案,采取补救措施,让失误成为发展学生思维不可多得的契机,让教师处理失误的言行成为学生对待差错的榜样。

第三个阶段,错还是错,自豪地荣。

这是对出错过程的回眸,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不是以出错为荣,而是以能包容差错、融化差错为荣。

首先是拾错。爱因斯坦说:“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一名学生出错,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进程来说是很光荣的贡献,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一段很荣幸的经历——“我曾经这样错过”。可以倡导学生写《拾错集》,将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差错记下来,“留得残荷听雨声”。就像是在沙滩边捡起美丽的贝壳,便于自己再听“大海的声音”。

其次是分享。错了又对了。在我们的课堂里,您会听到学生踊跃地介绍与众不同的想法,您也会听到有学生大气地站起来说:“刚才,我是这么错的……”学生直面差错,甘愿分享的场景是多么的美妙。他们不怕失败,敢于创新,因此我们能够“听到学生思维真实的声音”,教学效果令人欣慰,学生喜欢学,不愿意下课,会学,学得棒。


②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唐代〕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豪富人 一作:豪家富人)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理 一作:官理)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