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性之于个体和群体
生而为人,而何为人?翻开字典,有太多定义宽泛而晦涩难懂的解释,简而言之也能用四字概括:生物物种。每一个生物物种又似乎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如狗的忠诚,猫的慵懒,羊的温顺。而人性却很难一言以蔽之。儒家崇尚人之初性本善,以礼教化人。道家却主张人之初性本恶,以法约束人。此番争论几千年的话题,我们也很难得出一时 之论,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看待什么样的问题。
最近似乎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天早上出门,楼道的狭窄只够单向走一个人,如果真是狭路相逢,彼此都会很谦让地让对方先走,不论年龄。当我们在地铁站群体等待上车,便会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亦是不论年龄。
这让我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乌合之众》。它所表达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人性就会别湮灭,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的特点。基于环境的影响,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的更好或更差。但显而易见,当下的社会群体比个人表现的更差。当我们处在个人时,我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约束都停留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随着文明时代的进步,我们更愿意用自身的素质和教养来展现当下社会的文明礼仪。但当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其所作所为不再承担责任的时候,每个人都倾向于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我愿意相信人之性善论,但也不否认人性的自私本质。这似乎看起来矛盾,却不影响它们同时依附在人性上。独立于自己且不害人即为善。而自私是在多方利益相权之下以自身利益为重即为自私。所以在没有强烈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之下我们都是自私的,这无可厚非,所以也就有了上述公共交通上争先恐后抢座位的现象。
前几日参加大学同学婚礼,借此契机和旧友相谈甚多。其中谈论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共场合抢座和不让位的现象。他也坦言这种现象在别的地方很少出现。其实在大学读书时就曾听在外读书的同学谈起过,他们上课前排位置男生统一让位给女生,从来没有男生和女生抢占座位的现象。反观我们,学霸界的男生女生倒腾着甚至在上课前夜就带着书本去教室占位。这就是群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群体中的个人因其缺乏主宰自己反应行为能力而极易沦陷。
人性受文明程度牵制,受教育影响,更受群体塑造。它依附于个人,反应整个人类社会。个人于群体之中可以是散沙,亦可是磐石。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人的自律性和高度的信仰。人性本不坏。很多时候,个人独立于群体之外可以很好很好,而融入群体之后,由于自律性和信仰的缺失,抓住法不责众的漏洞,逐渐成为乌合之众。所以我们亟需要从这样的群体中脱离出来,融入或重组一个群体表现比个人更好的群体。在当下的时代,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我相信具有高度自律性和道德心的人将会成为主流,他们会带领我们向前走,带领整个具有信仰的群体走向曙光来临,走向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