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随笔》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再谈老子倒骑青牛西行去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267人  罗尉宁

前两天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对老子倒骑青牛西行归隐在函谷关被尹喜所求写下道德经的理解(就在上一篇,有兴趣查阅的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其实发在群里也想跟朋友们探讨,挺想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质疑的声音。不过大家都很客气,后来还是一直支持我的明慧提出质疑,我很开心!

其实在文中非常值得去争议的是,写了“设计”这个词。字里行间看起来我好像表达的是老子故意设计了这一系列的发生。真的是这样理解吗?或者我真的想让人这样理解吗?非也!

但我用了“设计”这个词,就一定会引起这样的质疑,我自己落笔时都觉得不妥,不过我还是用了。因为“设计”就是“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品性是相背离的。只是到底什么是无为?我想透过这样的质疑引起更深的探讨。所以非常感谢明慧。推动了我们接下来后续的交流。


我想,老子的“无为”绝对不是消极的什么都不做,不是死寂的、刻意的无为(刻意的“无为”更是一种“妄为”,例如春耕播种你不播,秋收割麦你不割,该行走时不行走,该开花时不开花)。

允许我再回到老子西行故事中,若尹喜不挽留老子,不恳求他留下点儿什么东西,也许他老人家就不写道德经了。可是偏偏尹喜留他了,求他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或者说传闻就这样产生了。那到底为何会有这样的发生呢?我用了设计一词来表达,其实,到底谁在设计,谁能设计?

我只能说所有的发生都是“道”的推动,都是“老天”的安排,也就是说“老天” “设计”了这一切。

而老子最伟大智慧的地方是他信任“道”。他参透了“道”的法则。他不是无为,只是不妄为,不盲目而为,是有为,是为而不争,是顺道而为!

当一个人真正的如老子般信任道,他就会随道而行,那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是天人合一,人天相应,就是不费力的“成功”,就可以达成生命的最大意义和最高的境界,也是最自然的成就!这就是“道”最好的安排。( 这也是家庭系统排列呈现出来的“道”!)

如果我们以普通人的境界来揣度老子,那么以老子之智慧才能,早就可以出书立言了!为什么以他的天赋异禀聪明才智在图书馆任职那么多年,没有写书?没有立言!因为老子本身就不想说,不想写。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他所领悟的智慧。

而老子最伟大的立言基础是:他的生命。他写的就是他自己。其实严格来说,他留下的是《老子》,因为他分上下两篇,一篇“道”一篇“德”。所以有些文人将《老子》改成《道德经》,西方译本多保留本来面目《老子》。

老子的生命是一部活着的《老子》,而《老子》就是老子生命的永恒存在! 他的生命就是“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的生活就是“静”(致虚极守静笃)他的心境就是“慈”(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什么,是无私,是无分别的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用他的生命呈现出来,什么是随道而行。

据记载,老子出生即耳大过人,天赋异禀。他自幼喜好探索,三年时间便让老师商荣对其无学可教,遂推荐老子入周求学,一直到他被推荐进入周王室典藏馆任职,他都在如饥似渴的探索大道,老子充分的汲取消化前人的知识并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智慧,尽管在作为典藏馆吏时他已经学富五车,但他不会去彰显他的学识,他只是在典藏馆恪守本分,有人求问于他便随缘作答,但即便这样他也已经达到声名远播了。这些历程仿佛老子那一生的春夏,春生夏长。

生命的历程有春夏就有秋冬,所有人都说老子是看到周王室的衰退而选择离开的,这话没错。但为何选择离开,并不是世人理解的消极避世或者受了委屈,而是顺应。他深知“道”就是如此运行的,一切都有荣枯时节。老子遵行自然规律,随缘就势,他离开周王室,他的生命从春夏进入了秋冬。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春夏有生长,有华。秋必然有果实,有收获!而这收获的果实就是老子的智慧沉淀,是五千言《老子》。

换句话说,写下《老子》其实是顺应自然的发生,所以当函谷关令尹喜恳求老子为后人留下点儿什么时,老子才能毫无私心的把他所积累的领悟悉数呈现,他的生命成果也在这一刻自然展开。老子留下人类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之后便成功西行归隐,不知所踪。这即是冬藏!一切归于“虚静”。这是老子的大智慧,老子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一切遵循道的活法。 “道”也创造了《老子》的不鸣而名到后来的举世闻名!创造了《老子》的不传而传到如今的广泛流传!横贯东西,纵贯过去~现在~未来!

回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圣人,璀璨夺目。观诸子百家,唯老子可称得“道”。这里说的得“道”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以实际现象来支撑:从生命本身来看,老子最长寿!从生命过程来看,老子最平安!从家族命运来看,老子家族李氏后人安泰延绵!从生命的品质来看,老子恬淡虚无,清净无为,自在圆满!从老子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几千年以来,无人能出其左右!

再回过头来看,为何我上一篇写出“设计”的感觉呢!因为我们都失道了!因为我们对他这一路西行所发生的一切自然的行为都看起来的觉得太那么的不正常了。首先是“倒骑青牛”不正常(其实倒骑青牛很正常,不信自己骑一骑试试看,早年农村的孩子可能有玩过。越是舒服的简单的行为越不被人理解,然后被文明故弄玄虚,而老子只是简单的顺应自然),再就是“西行遁世”不正常,然后被强求写下道德经不太正常。(这里就不再多重复解释了)。

其实,不是老子不正常,是我们太不正常。而真正懂得正常的人太少太少了。懂得又能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极少!!!

完全做到的人就是有“德”,就是合“道”。就能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光。这个境界就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顾能长生。”

那怎么做才有德,怎么做是道,老子说,“顺应自然”就有德。“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惭愧,写完这篇稿子,其实很难过,很难过,泪水模糊了眼睛,真的心痛。因为写到最后,我看到了自己太多的背道而驰,还死不悔改的生命历程。惭悔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