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挡住他们的阳光
几乎每看完一本书之后,或者在看书的过程中我都有一种想要写点儿什么的冲动,但看完《周国平论教育》,我的大脑一片混沌,简直是一团乱麻。这倒不是因为周国平老师在书中论述的内容有多复杂,也不是因为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我读过他写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还读过他写的《人生哲思录》一套四本,另外,我还关注了他的公众号,几乎他每天晚上发出的文章我都会拜读。而是因为他在这本书中针对一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尖锐批评,振聋发聩,让我这个既有些明白,却又感觉无力的人陷入迷茫。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是我从一位同事那借的。那是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他办公桌上发现了这本书,但当时他没在,过后我又去借。我向他说明我想借阅这本书的时候,他顺手就从桌上拿起递给了我,我怀着歉意问耽误他看不?他说:“你看吧。我觉得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我笑了笑,对于这一点我从读过的文章里当然了解过一些。
周国平老师是哲学家,他总能用理性而精辟的语言引导读者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现象,引导读者探索生命的意义。他看待教育,也大都从人性的角度来观察。他指出了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究竟这能警醒多少教育人,改变多少教育人,我不知道。单从开篇提出的教育的七条箴言,就让我无比汗颜,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七条箴言中的第一条,内容是“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句话道出的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仅此而已,没有其他。我想着针对这一条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就应该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让其自由而健康地生长。但反观现行教育,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在雕刻,一把尺子在衡量,教师和家长都在努力地要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学习的机器,而忽略孩子本来的天性。
其中的第二条,内容是“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有关这个内容,周老师提出:“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只有到成年之后才会意识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被无穷无尽的作业所占有,其中还充斥着老师和家长无尽的责骂,每日被驱使着向分数奋进,不知这对孩子的一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感觉让老师和家长们最为吃惊的应该是箴言中的第四条,内容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是卢梭的一句话,卢梭为他的这种观点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周老师引用到这里,说明他赞同这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自由时间,才会有对万物的思考,才能细细地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好的老师会让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地发展。但我们目前看到的现象大都是家长和老师拼命地督促孩子去写作业,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在这一条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对现行教育的打击,“我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大家都知道书架上摆满的是精神食粮,但在现行高考制度和各地区各学校的质量调研制度下,有多少教师敢不让学生啃教材。
从人性的角度直击教育的痛楚,这样的语句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会让一个有着几十年教龄的教育者痛感自己的失败,也会让一个曾经的优秀教师的形象轰然倒塌。其实,周老师在告诉我们一件事,让我们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既不是教师获得名利的工具,也不是为家长赢得面子的工具,学生的每一个年龄段都自有其价值,我们要尊重其价值,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环境,让他们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发展,不要“揠苗助长”,更不要挡住他们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