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再尝试着写“杂文”
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度,经历了二十世纪那场颠倒黑白的“十年浩劫”之后,人们在思想路线上和意识形态上,急需要拨乱反正。因为,在那十年期间,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人(这里是指有写作爱好的人)因为多年被批被整而几近失语,不敢乱说话。纵然是进入到八十年代,那些恢复了说话自由的文人们,也仍然只是含沙射影地以“时事杂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针砭时弊,或借古喻今。因此,从八十年代起,中华大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杂文”热潮。
我是八十年代末来省城读书的,经历过“八九学潮”,也体悟过东西方思想的碰撞。学校有一次专门把《长江日报》杂文专栏的责编,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杂文家”,请到学校里做杂文讲座。阶梯大教室,座无虚席。讲者激昂,听着兴奋。我也是从那时起,格外关注甚至喜欢上这一文学体裁。
杂文,顾名思义,可谈可写的范围非常之广泛。无不就事议事,有的放矢。有引经据典的,有涉及法律法规的,也有直戳人痛处的。而直戳人痛处的文章难免会得罪一些“对号入座”者。
正因为杂文是“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一项严肃之事,所以写杂文的人通常情况下是特立独行的,令人望而生畏,思而生厌,甚至被人打压被人排挤。
而文人的清高与倔犟就在于,认准是对的事,宁可得罪人也要一根筋地去做。不畏嘲讽,不惧被孤立。以笔为刀,剜人毒瘤。
写杂文有时候就像大街上孤军奋战的见义勇为者。单枪匹马地勇为了,未必会落得好下场,甚至被揍得遍体鳞伤,但却换来了广泛的关注和正义之声。从而让“坏蛋”不敢再为所欲为
世间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阳光的背面,难免有阴暗污秽,肮脏龌龊,欺世盗名,蝇营狗苟。路见不平事,总得有人一声吼。如果你不发声,我不发声,你好我好大家都做老好人,这个社会未必就真的好。
我总认为,写文章的人,不能总是搞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堆砌。散文,形散神不散,贯穿首尾必有一条线。喜怒哀乐爱憎分明。切不能洋洋长篇,迂回往复,终不知所云。小说,虚构故事容易,但不能天天瞎编一些上天入地的鬼故事神预言糊弄读者。诗,会按回车键就能出来的“浅浅体”,偶尔玩一下图个新鲜,但不要玩多了,被人看成弱智。
网络创作社区虽然是让个人自由选题、任意发挥,但不能“自由”得没了底线,“任意”得失了边界。既然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就理应追求质量,追求进步。不能天天像凑数(凑篇数、凑字数)似的记流水账,鸡毛蒜皮芝麻绿豆信马游疆乱写一通。自己一天又一天没有进步,读者一篇又一篇没能汲取营养。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他人时间。与其写这样的文字,倒不如拿支笔在纸上练练字。
作为网络创作社区的一员,我们理应维护社区的存在价值和阅读质量。如果大家都不在意也不努力为创作社区创作有价值的文章,久而久之,这个平台就少了关注度,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一位注重文章生命力的写作者,总得拿出一些能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东西。我们不妨尝试着写写“杂文”。虽然或会涉及敏感话题,增加被平台“锁定”的几率,但尝试着写了,被锁定(仅自己可见)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