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此生只向花低头(读书笔记十则)

2018-11-08  本文已影响127人  东海一族

1、《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著            ★★★★

好看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拿起来就不忍放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另一种是每次都不敢读太多,总想着细细咀嚼,生怕太快读完。本书就属于后者,阅读的过程中,不仅看得人赏心悦目,而且嗅觉和味觉也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写的是美食,而且文字活色生香,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本书很有意思,一来它是一个英国女孩写的关于中国美食的故事书,为中外读者提供了一个带点冒险、猎奇和沉醉的不一样的独特视角;二来作者在中国呆了二十多年,甚至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进修了一段时间,对中国菜无比热爱,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真正融入其中,道出了中国菜的迷人之处;三来作者的文笔一流,且不乏幽默感,而负责翻译的何雨珈童鞋也以“信达雅”的译笔为本书中文版锦上添花,阅读的过程令人胃口大开、口齿生津。

这里摘录一段让大家过过瘾:

海味面和以往一样,浸在浓郁的海鲜汤里,有种安慰人心的感觉,上面还加了炖好的肉、笋、蘑菇,再加点干虾米和淡菜。担担面呢,嗯,毫无疑问这是成都最好吃的担担面。走遍天下恐怕也就是这一家了。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扬:一小碗面,加了一勺深色的、松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面拌一拌,就会唤醒铺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面条都会裹上酱油、红油、芝麻酱和花椒混合成的调料,效果实在是石破天惊。入口短短几秒,你的嘴巴就会着火,你的双唇就会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颤抖,你的全身都会散发着热气(天气热的时候就会汗流浃背了)。

 

2、《书店的温度》        刘二囍 著                  ★★★☆

作为一家独立书店,总会有一些有趣的人和故事;而作为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有趣的人和故事只会更多。离家出走常年驻场书店的儿童、整晚都在边看报纸边剪指甲的大姐、彻夜学习外语居无定所的学霸大爷、从台湾来到广州为书店筹建殚精竭虑的高雄青年、长期住在书店里过着流浪生活的无业游民……作为这个大都市里的奇人异士,他们都似乎很难被归纳总结,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书中14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是《书店天堂》《书店里的听障员工》和《一对在书店通宵看书一年的夫妇》这三个,因为分别阐述了“善意”“温暖”和“陪伴”的真谛,简单朴素的文字,却因为其中蕴藏的真情,感人至深。

作者将本书命名为《书店的温度》,其中深意,也许正如其在《后记》中所言:我在努力使1200bookshop成为一个包容的空间,在过去为很多人提供了帮助。与此同时,它也正在被这个世界包容着。我很庆幸可以因为开书店而结识一些人,他们在支持和恩馈着我们,不掺杂着任何功利心。

 

3、《大崩溃》      都梁著                      ★★★☆

对于一位业余作家来说,都梁写出了一本足以让绝大多数职业作家汗颜的伟大作品——《亮剑》。单凭此书,都梁便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亮剑》既是都梁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因为他之后的几本书都没有超越前作,包括最新的这部《大崩溃》。

该书首度还原豫湘桂大战血战日军的历史画卷,悲恸描述衡阳保卫战每一个细节,是作者创作历史最久、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书中充分展现了都梁作为一名资深军迷的深厚功力,上百名历史人物、数十场战役战斗从容写来,恰似国画山水长卷,万千气象尽收眼底;书中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作者的案头考据功夫做得相当到位,可谓笔笔有来历,处处见真章,由此也不难想见作者想将本书写成一部气势恢宏的战争史诗的野心。

但是很可惜,这本书还没有达到《亮剑》的高度,毕竟对于这样一个体量厚重、千头万绪的重量级历史军事题材来说,作者想法很多,但写起来却是力有不逮、驾驭不足,以至于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虽有佳词锦句,最终还是没能成就一篇绝妙文章。

 

4、《带一本书远离人群》     思郁 著                 ★★★★

这本书几乎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书话模式,作者是一个涉猎颇广的书虫,书中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并且包罗了不少关于作家和书籍的八卦趣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作者以一支生花妙笔,从毛姆是几流作家,讲到天才诗人里尔克的情场风流,和那些为他慷慨解囊的赞助者;从村上春树的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讲到带着珍本书与泰坦尼克号永沉冰海的年轻藏书家威德纳;甚至从电影之外的海明威,讲到了《2001:太空漫游记》这样一部影史杰作的诞生……

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带一本书远离人群,道出了一个书虫的心声;

更喜欢书中的一段话:对一个作家来说,成功只有两种:一种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是世俗意义上的。这两种成功并非截然对立,对作家而言,首先渴望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拥有了名望和地位,拥有了安稳而无后顾之忧的物质保障,他才可能追求文学意义上的成功。当然,很多作家是身后暴得大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这样的成功来得太晚了,多多少少是一种遗憾,我们会无数次幻想如若没有生活的困境,他们会不会创作出更多伟大的作品。

5、《角落:熬路水彩旧画》     熬路 著                 ★★★☆

虽然电子书甚嚣尘上,大有取代纸本书的趋势,但是纸本书至少有一大优势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那就是匠心独具、美轮美奂的装帧,本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一本水彩绘画集,确切地说,是一本关于水彩作画的笔记。作者熬路是一位80后的画家,历时4年,用水彩复刻80、90年代的童年记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把生活做旧、把时光铭刻的理念,通过一张张怀旧色彩浓厚的水彩画,让读者暂时回到那个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纯真年代。

对于美术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级读本;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也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作者笔下,除了时光的记忆,也不乏生趣,例如书中讲到一个细节:每次拿个本子、拿支笔在老社区或胡同里找地方画画时,总会有大妈凑上来,神秘地、低声地问:这里是不是要拆啊?

 

6、《故事课》        许荣哲 著                  ★★★☆

这是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以至于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听完另一个人讲述的事情,但如果你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那么你完全可以用三分钟甚至一分钟说一个精彩的故事,成功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这就是故事的魔力。

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影响力工具,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沟通技巧。未来的广告、营销、游戏,甚至更广泛的职场和商业领域,都要求我们必须擅长说故事,能不能在三分钟内打动面试官、合作伙伴、投资人或者消费者,说好故事很重要。

作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许荣哲在书中,将说故事的方法、技巧和实操娓娓道来,虽然书中部分案例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可操作性,但是不能否定作者说故事的功力,有几个故事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夏烈 著          ★★★☆

作为一本结集发行的书来说,本书的干货并不多,无非是讲述了作者与十来个当红网络作家的交往故事,但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本书的价值却不容忽视:

一是对1998-2018这二十年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做了一个粗线条的梳理,让人能回过头来看到,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二是以演义加戏说的手法,讲述了沧月、流潋紫、南派三叔、曹三公子、安意如、匪我思存、江南、唐家三少等网络作家的故事,这其中有大神未成名前的郁郁不得志,也有少年成名的意气风发,有兄弟义气把酒言欢的美好往事,也有涉嫌抄袭不堪回首的暗黑历史……

作者就像一个熟知江湖风云的说书人,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网络大神的成长史。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网络文学发展的风起云涌,网络大神们的横空出世,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天时、地利和人和,而作者夏烈作为其中推波助澜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则用本书留下了最好的纪念。

 

8、《混大成人》       宁浩、林旭东 著                ★★★☆

本书既是宁浩关于电影创作的访谈录,又可视为他前半生的回忆录,书中提及的不少故事都十分有趣,这里撷取一二:

1、宁浩少年时期曾学习绘画,书中附有一张他的自画像,笔触细腻,颇见功力。画中的宁浩一头长发,瘦削的下巴,忧郁的眼神,典型的艺术青年的范儿。

2、宁浩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经常旷课跑出去接私活拍MV,多的时候一个月拍四五首歌。他还经常拉同学一起干,班子里制片主任是从录音系拉出来的,美术是从美术系找的,大家也高兴有活给他们干,因为有钱挣,所以宁浩当时在学校人缘还不错,而且还挺有钱。他上大学时已经买房买车了,那个时候北京房子便宜。

3、《疯狂的石头》的成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当时韩三平看完之后觉得这个片子非常好,于是让人把宁浩叫过去面谈,谈完后决定买下版权,起印一百个拷贝发行。当时这个举动挺大胆的,一个拷贝一万块钱,一百个拷贝对一个青年导演来说完全是想象中的数字。拍片时,因为预算超支,宁浩自己没拿着导演费,还贴了十几万进去。但韩三平说,只要超过一千万,就给他五十万的奖金,最后兑现了,可见韩三平做事的魄力。

9、《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      和菜头 著           ★★★☆

和菜头无疑是专栏作家中的高手,他的文章,一是有趣味,二是有见地。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有趣味,所以能吸引人读下去;有见地,所以会有自己成熟的观点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而这些,都是需要生活的阅历、深入的思考,和长时间文字的打磨才能练成的好手艺。

书中不少文章可以解答读者长久以来的某些困惑,比如《从网络小说学习写作》一文就解析了何以很多文笔太烂的网络小说却能拥有大量读者,这里摘录一段如下:

在中国,但凡受过点教育,读过几本书的人,都喜欢谈“文笔”。因为,文笔是对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同时,也因为在教育体系里极少能让学生看小说,大量推荐的文章都是散文,推崇文笔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文学的主体并不是散文,而是诗歌和小说。尤其是小说,从人类在洞穴里围坐在篝火边讲故事开始,叙述一个故事从来都拥有最多的听众。

对于普通人而言,文笔最多可以支撑1500字。超过这个数量之后,文笔已经无法撑起文章了。尤其是对于一个故事而言,文笔是其中极为次要的部分。

叙述故事的技巧和手法,都是为了刺激读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文笔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少。没有人会因为文辞优美、辞藻华丽而忍受5万字的一篇长文,能让人读下去的理由只会是故事本身有趣。

10、《夏·摸鱼儿》       老树画画 著                   ★★★☆

老树画画的走红是当代画坛的一个奇迹,一个年过不惑的中年人,在世俗定义里,不是成功人士,多半就成了中年油腻男,但老树却重拾画笔,用让人耳目一新的画作,诠释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

也有人质疑,他的画风纯然效仿丰子恺,而配画的诗句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打油诗,但是只要细加品味,就会发现老树画作虽然意象上颇似丰子恺,但是别出心裁,画出了自己的特色,其画作看似简单,尤其人物常不画五官面目,模糊一团,但一派天真烂漫之气跃然纸上,寥寥几笔,尽得风流,非大家不能为之。其配画诗句虽多系打油,但幽默戏谑中颇有余味,与画作相得益彰,对于身在红尘心念桃源的都市人无疑是一剂减压良方,这也许是老树画作深受欢迎的原因吧。

喜欢书中的一幅画:一片紫色的花海中,一头戴礼帽、身着长衫的男子坐在一张小圆桌前,桌上一卷书、一杯茶。画上题诗云:世间无非过云楼,何事值得你犯愁。荣辱得失算什么?此生只向花低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