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框架的学习组件化插件化Android开发经验谈

Android MVP升级路(二)轻项目标配之时尚版

2017-10-23  本文已影响2058人  吴七禁

Android MVP升级路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篇文章的结尾对时尚版MVP结构做了一个简单的预告,下面继续从时尚版MVP说起。

时尚版MVP架构 - Model层的优化

在从乞丐版MVP架构优化成平民版MVP架构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单元都做了很大优化并封装到了base层,但是唯独Model层没什么变化。所以,时尚版MVP架构的优化主要就是对Model层的优化。

单独封装,集中管理

Model层相比其他单元来说比较特殊,因为它们更像一个整体,只是单纯的帮上层拿数据而已。再就是MVP的理念是让业务逻辑互相独立,这就导致每个的网络请求也被独立成了单个Model,这种方式在实际开发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更希望Model层是一个庞大且独立单一模块,请求方式规范化,管理Model更加直观。

时尚版MVP架构Model层结构

如上图所示,时尚版MVP架构的Model层中,Presenter 请求数据不再直接调用具体的Model对象,统一以 DataModel 类作为数据请求层的入口,以常量类 Token 区别具体请求。 DataModel会根据Token的不同拉取底层对应的具体Model。

优化之后的Model层是一个庞大而且独立的模块,对外提供统一的请求数据方法与请求规则,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代码实现

根据上节结构图中的描述在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设计以下几个类:

最后实现后理想的请求数据方法是:

BaseModel

BaseModel中定义了对外的请求数据规则,包括设置参数的方法和设置Callback的方法,还可以定义一些通用的数据请求方法,比如说网络请求的Get和Post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Model<T>  {

    //数据请求参数
    protected String[] mParams;

    /**
     * 设置数据请求参数
     * @param args 参数数组
     */
    public  BaseModel params(String... args){
        mParams = args;
        return this;
    }

    // 添加Callback并执行数据请求
    // 具体的数据请求由子类实现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Callback<T> callback);

    // 执行Get网络请求,此类看需求由自己选择写与不写
    protected void requestGetAPI(String url,Callback<T> callback){
        //这里写具体的网络请求
    }

    // 执行Post网络请求,此类看需求由自己选择写与不写
    protected void requestPostAPI(String url, Map params,Callback<T> callback){
        //这里写具体的网络请求
    }

}

写好了BaseModel后再看实现具体Model的方法:

public class UserDataModel extends BaseModel<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cute(final Callback<String> callback) {
        
        // 模拟网络请求耗时操作
        new Handler().postDelaye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mParams 是从父类得到的请求参数
                switch (mParams[0]){
                    case "normal":
                        callback.onSuccess("根据参数"+mParams[0]+"的请求网络数据成功");
                        break;

                    case "failure":
                        callback.onFailure("请求失败:参数有误");
                        break;

                    case "error":
                        callback.onError();
                        break;
                }
                callback.onComplete();
            }
        },2000);
    }
}

从上面代码段可以看出,实现具体的Model请求时必须要重写BaseModel的抽象方法execute

DataModel

由于DataModel负责数据请求的分发,所以最初打算作成一个简单工厂模式的样子,通过switch(token)语句判断要调用的Model。

但如果这样设计的话,在实际开发中我们每次添加一个数据请求接口,不光需要新建对应的Model和Token,还需要在DataModel类的switch(token)语句中新增加对应的判断,贼麻烦~

思来想去,我觉得利用反射机制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办法,请求数据时以具体Model的包名+类型作为Token,利用反射机制直接找到对应的Model。

public class DataModel {

    public static BaseModel request(String token){

        // 声明一个空的BaseModel
        BaseModel model = null;

        try {
            //利用反射机制获得对应Model对象的引用
            model = (BaseModel)Class.forName(token).newInstan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model;
    }

}

Token

由于上节中DataModel使用反射机制获取对应Model的引用,所以Token中存的就应该是对应Model的包名+类名:

public class Token {

    // 包名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CKAGE_NAME = "com.jesse.mvp.data.model.";

    // 具体Model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PI_USER_DATA = PACKAGE_NAME + "UserDataModel";
    

}

使用方式

完成了Model层之后再去Presenter调用数据时的样子就舒服多了:

 DataModel
    // 设置请求标识token
    .request(Token.API_USER_DATA)
    // 添加请求参数,没有则不添加
    .params(userId)
    // 注册监听回调
    .execute(new Callback<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String data) {
               //调用view接口显示数据
               mView.showData(data);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String msg) {
               //调用view接口提示失败信息
               mView.showFailureMessage(ms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 {
               //调用view接口提示请求异常
               mView.showErrorMessag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 {
               // 隐藏正在加载进度条
               mView.hideLoading();
           }
 });

添加Model的步骤

  1. 新建一个Model并继承BaseModel,完成具体的数据请求。
  2. 在Token中添加对用的Model包名+类名。注意写好注释,方便以后查阅。

总结

经过优化的Model层很好的统一化了请求方法规范,利用BaseModel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数据请求的冗余代码,最关键的还是得到了将所有Model的集中控制权,例如我们想给所有的请求都加上coockies,直接在BaseModel层做处理即可。

时尚版MVP虽然只对Model层进行了优化,实际开发中已经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下面一章旗舰版将三层同时优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