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泗阳行(4)
5月12日,上午听了著名散文作家王剑冰老师的课。

王剑冰老师给我们培训班讲了一堂好课,大家反映强烈,收获满满。一开始,王老师怕后排的学员们听不清,请我们到前面来,我把登子搬到了前面,中间多次顾及大家的感受;最后不顾一上午授课的疲劳为大家签名到1点半,合影也是来者不拒,连吃饭都耽误了。还安排人把微信二维码发到群里方便大家加。


我没有他的书,我把笔记本给他签,王老师还为我写了“向前向上向好”六个字,可以说心里时时处处想着大家,装着他人。讲的《卖艾蒿的小女孩》更是表现了王老师的仁义善良。从这些小细节中呈现了王老师的人格魅力、人间情怀,正是这些对他人对社会高尚的爱,才使王老师笔下的文字有温情温暖,大美大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王老师为了写好高原花散文,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在青藏高原雪地中寻觅。
王老师讲课的内容是讲细节,王老师的身体力行,人格魅力诠释了最美最好的细节。

下午3点聆听了《辽河》主编王爱民老师的课。
王老师主要是把各位学员的习作点评。来之前我给了刚学写文章的一篇日记《求医记》,我一直没有打磨修改。他说,徐建平老师散文《求医记》:该文有真情实感,挺打动人的。但注意:信佛的老婆对我说:“我们一起去普陀山烧香,求菩萨保佑我女儿早点有身孕,让我们早点抱上孙子。”我欣然同意,我们便去了普陀山。宗教是个敏感微妙话题,不是主流价值观提倡的内容,涉及宗教的题材,最好不写,或者不能写这么细,一点带过就可。民间可以说,但形成白纸黑字公开出版发行不行。还有涉及文革题材的,苦难的、灰色的,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题材不能写。颓废的、不积极向上的,不能写。涉黄的、有伤风化的,不能写。官场题材的最好不要碰,反腐倡廉、有警示作用的可以。报刊不能刊发,辛辛苦苦写的稿子就作废泡汤了。

王老师的点评,让人受益匪浅,我要把这篇文章回去后好好修改,争取能发表。
吃好晚饭没事,同室的大叔邀我一起出门走走。到一楼大厅他想喝咖啡,遇见响水的几位作家,他们想去女人街,不知道怎么走,我说:“我来导航与你们一起去。”
去的路上了解到,有两位美女作家在苏州吴中区呆了过长一段时间,是为小辈们带小孩的,如今小孩大了用不着带了,回了老家。其中有一位与我一起在盐城作者群里,昨天才知道。



到女人街灯火阑珊,街上开满了各种店,没啥好买的,走了一圈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