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年不幸,儿女不孝

2023-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jiandan简单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则是那执笔之人。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关键就在于最初的那几年里,父母为他们涂上了什么样的颜色。

同样是犯错,有的孩子从中得到的只有恐惧与痛苦,有的孩子却学会了体谅和宽容。

就像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的: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父母和孩子,就像一场轮回。

善待孩子的父母,会等来孩子的报答;反复伤害孩子的父母,则会等来自己的报应。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决定了他后来会往哪里走。”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教孩子,却是父母的修行。

别等到孩子继承了所有的缺点,自己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晚年生活时,才后悔当初没能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育学上有个“潮湿的水泥期”。

指的是一个人3-6岁的这段时间,孩子85%的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好的塑造。

等孩子7-12岁时,就进入了“正凝固的水泥期”。

这时,孩子的性格、习惯、行为方式基本养成,日后也几乎不会有大的改变。

有的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用管,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却忘了,教育是一场因果。

孩子小时候,你不教他是非对错,等他长大了,那些缺失的教育就成了你躲不掉的复仇。

为什么许多父母明明爱孩子如命,孩子对他们却毫无感恩之情,有的甚至还对父母恨之入骨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存在“有效期”的。一旦“过期”,父母不仅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还会被孩子漠视、憎恨。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存在滞后性的。

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父母当下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多年前,父母用错误的养育方式开出的那一枪,如今正中了自己的眉心。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毁掉你的孩子》。

其中,提到了这样几点: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比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干家务不行、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就是一无是处。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下面这类话要时常挂在嘴边,这是毁掉孩子的王牌语录:“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

3、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

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你,我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你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你,我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余生。

4、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命令式的口吻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一定要达到70分贝以上,最好再配合一些挖苦讽刺。像是“你真蠢”、“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切不可给孩子自由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孩子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如果有信件,一定要进行审查。

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学会迁怒的本事

在单位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回家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教训孩子,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

7、当众让孩子出丑

你一定要当着同学、亲友或是邻居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这是毁掉孩子的杀手锏。

......

如果此刻你正因为孩子的问题头疼不已,不妨对照看看,过去的自己是不是中了以上某条,或任意几条。

找到病因,并不是为了自我谴责,而是为了找到修正的密码。

毕竟,时光一路向前,只有学会了归因,不断反省,言传身教,过去那个因一时糊涂结下的恶果才能逐渐萎缩、消融,我们的孩子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

希望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能用对待婴儿般的耐心,善待自己的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