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自我拯救
回去原来教的班级看看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看到我很兴奋,嚷嚷着要我在他们的理想大学墙上留言。当时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留言?我到底要留什么言呢?
我看到了“天道酬勤”之类的鼓励性的文字。我不想落入俗套。可是我竟然没有办法想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那一刻我有些汗颜。
思绪回到高中时代。高中时代的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还记得,当初上台竞选语文课代表的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我想当语文课代表。我觉得文字是很神奇的东西,我很喜欢读书,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投我一票。上课三分钟才艺展示的时候,我还念了我当时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席慕容的《一棵会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当时的我深情并茂地念完了这首诗。还记得语文老师的点评:我以为你会随便念完这首诗就算了,没想到你念得这么有感情。
对于文学的热爱止步于高一。到了高二,老师上课的内容更偏重于应试。而我为了高考,放弃了很多深度阅读的时间,只在休息的间隙偷偷用手机上网,看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带给我的只有追逐情节的快感,我丝毫没有从中学习到任何关于写作的知识。阅读沦为了一种消遣。高三的时候更是着重去记忆应试素材,写文章偏向三段论,失去了个人写作风格。
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课程非常多,平时上完课,我光顾着追剧放松,再也不想读书。大学里读过的出专业课以后的书籍不超过二十本。
出来工作后,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一落千丈。在表达自己方面更是感到力不从心。我能想到的关于不开心的表达只有:不开心、郁闷、烦躁、抑郁、痛苦。此外再无更多。当我要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即使我可以事前准备,仍然不能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
做了班主任后,这种情况更多。我想给学生讲道理,但我的语言非常口语化,所举的例子不过是周遭的事例。每次讲完都有种闷闷的感觉,缺乏一种表达之后的淋漓畅之感。
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日子似乎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无聊。我开始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许许多多的日子里,我反复问自己: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突然醒悟到,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写作的热爱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深处。在带学生读《我心永恒》的歌词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们分享我对歌词的感受;跟男朋友一起看海的时候,我会想起“水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在看朋友的公众号文章时,我会有一种强烈的想法:我可以比他写得更好!
对,我可以比别人写得更好!我可以比我高中时代写得更好!我绝对可以写得更好!
那些在班里被拿出来朗诵的范文难道不是出自我手吗?
那些虽然稚嫩但是包含感情的文字难道不是出自我手吗?
我深藏心底的想法、我莫名奇妙的想法、我与众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不可以写出来呢?
我的不安、我的不甘心、我对于事物的看法,为什么不可以写出来呢?
唯有写作,才能自我拯救。
为了写得更好,我会看得更多。看得越多,我知道的东西越多,我越能够清楚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越是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自我,越是能够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汪国真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写作,便是我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