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上学了,爸爸妈妈做好准备了吗?
随着暑期的将近,又一批小朋友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学校的大门,从此踏上漫漫的求学之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也意味着要去适应一个未知的世界。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连他们的父母,也同样面临着全新的角色:学生家长。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这一角色的转变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不光是孩子,还有这些孩子的父母。物质上的准备是相对简单的,心理和知识上的储备才是最最重要的。家长们很有必要提前几个月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教师,在此我想给新生的家长提个醒,支点招,介绍几点经验:
一、好习惯,早养成。
小学低年级,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就低年级的知识而言,难度不大,特别是上过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很多知识或许已经粗浅地学习过,所以再学起来毫不费力,因此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成绩差别不大,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但这也容易使一部分家长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需要特别管理,没有什么问题。其实,真正的差别就在于习惯形成上。
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反之,则会贻害无穷。就新生而言,必须养成的习惯有:
1、按时起床、睡觉;
2、做事不拖拉;
3、自己收拾书包,每晚提前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4、能专心听别人说话,并边听边想边记;
5、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6、先写作业再玩,不边写边玩;
7、写字前想好再写,尽量不涂改;
8、每天读书,提前预习,及时复习。
很显然,这些习惯仅靠孩子自己是很难养成的,这必须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或许开始家长需要为此付出不少精力,但不需多久你就会发现,这笔投入是非常值得的。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是否能自觉学习,家长是否需要不错眼珠地陪读,其实都是早期家长是否足够重视并投入精力,就已经决定了的必然结果。只是很多家长到了后来才明白当初的失误,却要再花成倍的力气重新培养孩子的习惯。然而由于先入为主,好习惯没有占领领地,领地必然被一些坏习惯抢占了,只有先花力气去掉坏习惯,才能重塑好习惯,这里花费的精力还不算什么,而孩子已经失去的年华,却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尊其师,信其道。
教师与家长的视角不同,针对某事有时会与家长有不同看法,这时必要的相互信任与沟通就非常重要。其实,不管老师与家长有多少分歧,总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从这点来讲,目的是绝对一致的。客观上说,老师看问题多半更全面一些,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每个孩子都是面上的一个点,能够横评竖比;而家长更多的是看到一个孩子,是一个点,或是个体发展前后比较形成的一条线,容易忽视与同龄孩子的全面比较。双方因此产生分歧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达成一致。
首先,家长应给孩子树立尊师榜样,即便是在与老师有分歧的时候,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今后孩子以此为由不听老师的话钻空子。其次,应积极与老师交换意见,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互相理解,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绝大多数老师是能听进意见和建议的,如果家长的意见确实有道理,老师一般是会修正自己的做法的。反之,当家长了解到老师考虑问题的指导思想后,往往也会引起自己的重新思考,会从中收到启发的。所以,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多沟通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也只有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成共识,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过程,轻结果。
对于孩子的学习,一定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不断形成,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远比几次考试的成绩重要。
所以,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要看到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能只看分数,要看到分数背后潜藏的习惯问题;不能只求掌握书本知识,还应拓展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望。
四、不攀比,勿拔苗。
每一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往往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当亲朋好友的子女格外有出息的时候,就不免会拿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但往往在过高的期望值下,比较的结果会让家长自己受刺激,进而将刺激转嫁给孩子,给孩子加码。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况且人的天赋、特质各有差异,劳心劳力拔苗助长的结果未必能令人满意。
与其这样,不如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他的特点和喜好,加以诱导和开发,让他拥有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树立足够的自信。每个孩子都是各有长处的,切勿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比较,那样往往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也切勿拿孩子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盲目的自信和骄傲同样也不可取。应该拿孩子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既让他感到对自己有信心,又能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安于现状。
五、重交往,会合作。
素质教育中很重视“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而交往与合作就是孩子面临“做人”和“生存”的实际问题。
尽管二胎政策已经放开,很多家庭有了二娃,但大多数家庭依然是独生子,或者大娃独享了几年的单独受宠待遇,这种生活状态注定了很多小孩子不擅长与人交往合作的问题。一些问题孩子,比如好斗的,比如孤僻的,往往都是因为不善交往造成的。
出于孩子的本性,他们其实也愿意和别人一起游戏、玩耍,但有时就是因为不知如何去友好交往,便以招一下打一下为手段,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乐于这样的“游戏”,或是因为不会融合于集体而倍感孤立。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的心理会出现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被家长忽视。一旦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孩子就会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在学校生活,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而且会造成心理隐患。
有意识的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孩子就容易与人合作。在愉快的交往与合作中,孩子会喜欢上集体生活,喜欢上学。而愉悦的心情会让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一起健康成长。
六、爱劳动,重实践。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观念,一来是家长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忽视劳动的重要,二来是家用电器的普及替代了很多日常劳动。结果就是孩子缺乏劳动能力,没有劳动观念。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劳动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之大,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干活本身的意义。
一方面,因为他们没有“劳其筋骨”的经历,当学习需要付出较多努力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学习是最辛苦的事情从而厌倦学习。和十几年前不同的就是,那些学习上懒惰的孩子,在劳动方面同样懒惰,因为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由父母代劳,学习是他们唯一感到辛苦的事情,所以也几乎变成了这些好逸恶劳的孩子所厌恶的事情。
另一方面,劳动中需要动手动脑,特别是需要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常常劳动的孩子会别其他孩子更聪明,遇到实际问题,也能更快地想出解决办法。举例来说:一块豆腐,三刀最多切几块?常有生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头脑中会有经验积累形成的空间想像,稍加动手和动脑就可以找出答案。而很少动手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平面的,只会想到从上面来切,所以跳不出固有的思考。
聪明的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动手参与劳动的机会吧,劳动不仅是种锻炼,对孩子来说甚至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习惯。
七、做朋友,多交流。
不管你的事业多成功,职位多高,在孩子眼里,你最重要的身份都是一个父亲或是母亲。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吧,这是你一生中最具分量的杰作。
在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聊天的过程中,做他们的朋友,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使你自己保留一颗童心,找到久违的那种童趣。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你会感到自己在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成为合格的学生,优秀的学生的时候,你也成为了称职的家长,成功的家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可期待这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快快开始行动吧,愿成功属于你和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