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观众到影评人的晋级之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盒子里,电影则是盒子上的窗口。电影允许我们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意味着融入银幕上的角色,也意味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说。“在所有艺术中,电影最能唤起我们对另一种经验的感同身受,而好的电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作为一种包含了文学、造型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建筑的艺术形式,电影仅诞生一百年,就已成为我们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这项用镜头说故事的艺术,有着独特的视听语言,了解这种语言,可以让我们有更加丰富深刻的观影体验。《如何写影评》以基础而细致的入门知识讲解,翔实的案例分析,为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打开了一扇领略那个多彩的光影世界的大门。
《如何写影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在电影教育领域贡献卓越,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另著有《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
这本已修订到第8版的畅销书,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针对写影评的每个步骤,都提供了相应问题,对它们的思考,引领读者逐渐发现电影的奥秘。最有收获的是关于电影基本知识的讲解,比如景别、角度、叙事、视点、场面调度、构图与影像等,在阅读中,不时激起“原来是这样啊”的感叹。书中关于评写电影的六个方法,及写作风格、结构的阐述,不仅能用于影评,对于写其它评论文章都大有助益。
一、电影相关术语
爆米花电影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我们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当影院的灯齐齐熄灭,黑暗中忘却现实的两个小时,我们游离于另一个时空,体验不同的人生。对镜头语言的了解,会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享受观影的愉悦。
1、角色,通常是我们最关注的,在感性的好恶之余,还可以思考的问题有:角色是否真实,为什么(服装、对话或其它)?角色改变了吗,以什么方式?角色代表了怎样的价值观?
2、视点,广义上指看的位置,更深入一点,视点可以是心理的和文化的。摄影机与被摄人物或动作间关系的视点,或者叙事刻画主题的视点。通常电影所呈现的事件并不局限于任何人的视角。观察摄影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创造出了一个角色的视点;注意故事主要是从一个客观视点出发进行讲述的,还是从某人的主观理解而来。
3、场面调度,即放入场景中的一切,具体指一个电影影像的所有特点,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及场景中的其他状况和角色。
场面调度的元素包括场地和布景,指拍摄的地点或者搭景。涉及的问题布景中的物件和道具,对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是否有特殊的意义?布景中对物件、道具或人物的位置安排是否有特殊的意义。服装,指剧中角色的衣服。通过服装,我们可以对角色有所了解。他们的打扮暗示了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或者他们期望被别人看待的方式吗?布光,是以自然光或人造光源照射角色、物体或者某个场景的各种方式,通过灯光可以以一种特定方式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或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场面调度中人物和平面平衡与否,有时比对话传递的信息要多:如一个人总是在空间上高于另一个人?有一个人总是处于阴影中吗?
4、构图与影像
镜头,就是银幕上所见的切换到下一影像之前的影像,一个镜头可以包含不同的情节和动作,画面的景框是可以移动的。
画面的空间透视:深景或深焦,使观众能清晰地、如同看前景一样看待背景中的人物。浅焦,为凸现或强调画面中的某些人物或事件,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变焦,焦距被快速改变或拉长,同一个镜头里从一个人物或物体移到另一个上。
电影画面的景框决定了其边界和所包含的场面调度。
移动景框,摄影机改变其与被摄物的关系而产生。
俯仰摇摄,景框上下移动,可能是某个人物上下观望的视点镜头,也可能是对高或低的物体的一种描绘方式。
摇镜头,不改变摄影机的位置或观景地点,景框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比如人物左右张望。
推位摄影,通过改变摄影机位置 跟随着切入动作,将景框向前、向后或围绕主体。比如一场聚会的场景,使用推位镜头来跟随某一角色穿过人群,以创造一种流动的亲密感。
长镜头,某一场景或者物体的镜头延续了很长时间。
5、连贯性剪辑的方法
淡入或淡出,画面变暗或变亮,以使其某一画面出现或者消失。
圈入或圈出,新的画面在旧的画面中央出现并逐渐扩大,或者旧的画面逐渐缩小,并消失在新的画面中。
划变,一条横线穿过画面,清除一个镜头,引入另一个镜头。
叠化,新的镜头简短地叠印在逐渐消失的原镜头上。
二、影评的三个步骤:想、看、写
发问是一篇好影评的关键,这些问题可以非常基础: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这部影片和我最近看过的好莱坞电影或那些老片子有何异同?摄影机移动是否有某种显著的形式?也许是远景、叠化或者跳接?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
1、选择什么角度分析和评写?
将个人的和最初的观影感受整理出来,这些材料就是你分析这部电影的基础。
做准备需要回答的问题:你能利用你掌握的文学和绘画知识来分析一部电影吗?电影工业依赖于技术进步,对各种音效、特殊效果等分析。新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电影生产和发行是商业行为,对其背后的经济和商业因素保持敏感,可以使你对银幕上的影像有更深刻复杂的认知。
2、引发与电影之间对话的原则
电影不是仅就一个主题展开的,而是基于某些原因,为了产生某种意义而对该主题的一种特定诠释。
与电影交谈的两个基本指导性原则:注意电影中的哪些元素使你产生了陌生或困惑的感觉;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观点。
3、记笔记
只看一遍不可能看到影片里描述的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第一遍记下即刻便能打动你的地方;第二遍识别并记录关键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戏剧性的高潮部分或主题。不仅要记录影片的人物和内容,还要记下镜头本身和它的摄影技术(形式),如何通过摄影角度、灯光、景深和剪辑技巧来表现内容。
三、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
1、电影史
依据电影在电影史中的地位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相关的基本问题有:是否使用历史信息作为你的研究背景或介绍信息?是否关心某些历史事件在电影里被表现的方式和原因?历史背景是否帮助你解释了电影中的叙事或技术技巧?电影是完全根据历史还是部分来自历史?你论证的重点在哪里?你的论证能否讲清影片在历史中的作用?
2、民族电影
从文化和民族性格角度讨论电影。电影中看待和描绘世界的方式依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想理解电影,必需从理解电影周围的文化条件着手。
3、类型
根据相同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摄影技巧,将电影分为西部片、歌舞片、黑色电影、公路电影、情节剧或科幻电影等。
类型的讨论经常是检视一部电影如何组织故事和观众期待的有效方式。类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注意识别特定类型的结构、主题和风格技巧。
4、作者论
通过将影片和导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明星相联系来定义和检视一部电影。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导演能完全符合作者论的主张,因为编剧和剪辑师可能对电影的全貌和逻辑有更大的影响。
5、形式主义的种类
关于电影风格和结构,或技巧是如何在电影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其焦点是关于模式的,如叙事开头和结尾、有意义的重复和摄影机技巧的变化,或镜头和片段相互之间的关系。
6、意识形态
影片传递出的关于个人主义、两性关系、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关于种族、欧洲历史等种种意识形态。
四、写出好文章的要点
1、做好观影准备,自问基本问题,如该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你对它的期待和兴趣在哪?
2、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影片里什么最重要,什么是最特别的? 将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
3、决定主题后,再看一次影片。继续理清你的论点。
4、列大纲,每一部分最好像写标题一样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这些句子可能成为主题句。
5、动笔,写的过程中继续思考你的主题,扩展你的想法。
“好电影往往越看越喜欢,正如好听的音乐百听不厌。一切优秀的艺术都在阐释比它所承认的更深刻的哲理。”罗杰·伊伯特在《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最后这样写道。优秀的艺术,等待着来自知音会心一笑或默然沉思,世间最美的相遇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