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文学共济会读书札记(文学)第一缉

13---- 一读诗话,如入桃源A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123人  Jacky读书

欲考证“诗有别裁”中“别裁”二字出处。没曾想,一读诗话,如入桃源。

《一瓢诗话》薛雪

然,此是后话,逢着桃源之前,路途之坎坷曲折,却远不如武陵渔人那般运气。

诗有别材,此说古多争议,“材”与“才”早先已知,“裁”字初见,亦不觉突兀,在古文,尤其和诗文相关的文字里,“别裁”二字算较常见了,且文意亦通,故不疑他人误用,遂入手找“别裁”之出处。

先百度。

《常见通假字大全》,“C”部一开头就是这三个字:

材:同“才”;才能。名词。

裁:通“才”;刚刚。副词。

确认三字古时通用,但音同义不同。

再上中国知网(手机版)。

以“诗有别材”为关键词搜主题,共计10篇,换“才”和“裁”再搜,各3篇,若按内容搜则上千篇,其中不乏博士和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下载25元,硕士论文15元,我没买。不知买过后,作者是否也可得稿酬,也不知中国知网如此这般算不算垄断。选了几篇期刊论文试读,了无新意。

凌晨3点还在读的PDF图片

上图是最初于卧榻借手机光亮读的版本,字小模糊,读来苦不堪言,及至后来,泪流满面,起身泡菊花茶,顺带加了少许金银花,喝茶时,想着还要不要继续阅读。至此,心中未思远足,而身已入山多时。山路崎岖,“别裁”二字,仍是难觅踪影。

犹豫间,一转念,忆起前日读毕的《乡关何处》,面对前人诸般艰难,后来者岂敢再轻言困苦,对比反思,我辈的苦多属自我作践、无病呻吟。前辈们经历大苦大难煎熬出的那点精神,我辈若接不住,传不了,甚至糟蹋掉,该是何等罪过、何等不肖?

如此一想,忽似从野夫笔下的苦难中,读出了自己脚下的踏实与富足,那是前辈们的骨肉和着血泪,为后来者铺就的精神黄土,走下去,循着这精神的颜色走下去……

哈哈,桃源没找着,忽来了一段读书感悟,没事,打点行装,继续赶路。

不过,接下来,跑题跑不停,岔路岔不断,会成为常态,这就是生活,也是无常,说不定,枝叶繁茂反而成就大树参天呢。

阿城

再分个枝,据说许子东与阿城,当年在香港去找北岛聊天,临别,北岛问,张爱玲写尽人性的黑暗,大家为什么都喜欢看?

张爱玲写尽人性的黑暗,大家看过,再回头,一步一光明,阿城道。(大意如此,仅凭记忆,未做考证)

同样,野夫写尽小人物的苦难,我们读过,再回生活,会愈加懂得珍惜与知足;愈加懂得情感与道义、底线与坚持之可贵……

未完待续。

野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