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前就不靠工资活的人,做对了什么?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南亚渣叔

提前退休,有钱有闲,可能是所有上班族的梦想。但如果既没有极高的被动收入,也没有天降头彩的好运气,这个梦想对多数人来说都不过是想想而已。

但有一批人真的做到了。他们的做法,也许能为你打开一个新思路。文章来源@鸟窝读财

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叫——“Fire运动”,意思是“财务独立,早日退休”。

听着挺诱人,但40岁前的财务自由,真这么好实现吗?

01

39岁的曾琬铃是非常典型的“Fire人群”,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工作11年后,在33岁的年纪便早早退休了,至今已经有6年之久。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她一共工作了11年,她的美国老公工作了16年。而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已经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了。

跟你想象的不同,曾琬铃夫妻并非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相反,他们的家境非常普通。两人都喜欢旅游,怕钱花太快,两人出去的频率不是很高,也都选择穷游,去便宜的地方。

“怎么样可以边旅游边赚钱?”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提前退休、环游世界的念头。曾琬铃的丈夫花了很长时间去计算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行。“网上关于退休金计算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觉得麻省工学院4%理论蛮合理的。”

——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分析了美国过去75年来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为了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过上“神仙日子”,他俩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方面,在衣食住行上,节约开销;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基金定投,增加家庭被动收入。

就这样,10年后,两人的账户上足足有650万的存款。

02

但你可能会问:单靠死抠,这日子还怎么过?

其实,一味地节俭并非目的,想要在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不是提升个人能力,就是削减欲望。财务的幸福公式应该是:财务幸福=被动收入/日常消费。想要过上不为钱忧虑的日子,除了节流外,竭尽所能提升自己的被动收入,也是好办法。

如今,据说已有超过45万的美国人,高举“FIRE运动”的大旗,加入努力存钱的行列。他们一般是男性,从事科技行业、工程师类型,他们会计算未来40年的复利,或是低成本指数基金、房地产出租的投资回报率,来实现他们的财务自由。

很多在实践“Fire运动”的人,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

1、来自贫穷/中产家庭,成长过程中,财务一直是父母的痛苦来源;

2、有份中高收入的稳定工作;

3、不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跟别人比较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

4、最开始赚钱时,不会选择买房,而是选择投资。

看了这些,你是不是对“Fire运动”也有些心动?

03

最后,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小建议,即便不能提前退休,至少也能增加自己的现金流。

1)重新定义和量化你的欲望

欲望真是个无底洞,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制的。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财务幸福感,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比如,喜欢旅行的人,存钱不代表你哪儿都去不了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为爱好定制合理预算,这样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把储蓄做好。

2)清扫消费“黑洞”

很多人,对财务没把握、欲望无节制,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日常开销都没个数。而一本清晰的账本,能帮你发现自己的“消费黑洞”——久而久之,就能总结规律,逐渐改善消费,达到节流的目的。

3)建立储蓄机制,计算“自由期限”

按照年开销的25倍做个计算,再细化到每个月的存款计划,看看要花多久你才能达到目标?

4)挖掘合适的投资产品

如果你有5年以上的时间存这些“退休钱”,不妨考虑基金定投,收益更高。

5)基础保障要做好

最后,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要忘记基础的保障。给自己和家庭配置完善的保险,并准备一份家庭应急准备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我们拥有财务自由的梦想,秉持Fire运动的核心理念,节省不必要开支,杜绝失控疯狂的消费主义,合理投资。也许有一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提前退休的幸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文章来源@鸟窝读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