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和东汉的灭亡竟然与天气有关?读《气候文明史》
最近笔者开始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气候是如何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于是在书店找到了这本书:《气候文明史》。
《气候文明史》
鉴于笔者学识有限,书中的好多知识都不甚清楚,而且作者是日本人,书中诸多篇幅介绍的都是日本的情况,有关中国的比较少,然而就是这些信息,也够笔者咀嚼一阵了,笔者大致看完,还是有不少新发现的,现就把书中有关中国朝代变迁与气候的关系分享给大家。
1、西周灭亡与气候的关系
以前的历史书中,只要写到王朝覆亡的原因,一定会写到末代君主如何如何昏庸,政治如何如何腐败,然而看作者的分析,真的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人类文明真的是太脆弱了,尤其是古代文明。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一读书会,分享了一下西周灭亡的原因,最终认为是西周要对抗犬戎,而王室距离犬戎的势力范围太近,消耗太多,因而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然而这其中气候变迁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这不,《气候文明史》的作者就进行了分析。
距今2800年前,地球的气温降低地很厉害,“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的大麦收获期来看,在距今3800——3500年前之间的温暖时期,从3月下旬就开始进入收获期了。然而距今2600——2400年之间时,收获期变成了5月上旬,延后了一个多月。”
距今2800年,中国正是西周时期,那时候西周的统治者是第十代周天子——周厉王时期。那时发生了著名的“国人暴动”。这一时期中国最冷的时候,平均气温估计要比现代低2度。
国人暴动
周厉王的孙子就是著名的周幽王,他是西周的末代天子。
2、东汉灭亡与气候的关系
该书似乎描述了一个规律:只要地球进入寒冷期,中原王朝就会发生统治危机,那样距离改朝换代就不远了。
公元2世纪后半叶,全球气候变冷,那时中国的王朝是东汉。中国在公元100年到150年以及250年到340年之间,两次出现洪水和干旱频发的时期。在东汉,接连两个年幼皇帝即位(汉冲帝和汉质帝)。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肆虐,东汉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此时,太平道受到农民的支持,得到广泛传播,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此后东汉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3、明朝灭亡与小冰期
有研究论文指出,中国在最近的500年中,从1650——1700奶奶之间是最寒冷的时期。在寒冷的气候中,长江以南的江西由于霜害严重,不得不放弃对柑橘的种植。
而日本科学家在分析树木年轮时了解到:在过去2000年里,17史记的平均气温是最低的。
而明朝灭亡与气候变冷不无关系,若非明朝末年天灾不断,农民才不会群起而反。
4、气候变冷真的一无是处吗?
答案是否。作者分析了人类在气候变冷时的两个主要动作:一个是思想的大迸发;一个是技术的改良。
首先是思想的大迸发。可以以两个时期为例:一个是2800年后的一二百年;一个是1600——1800年这段时间。
寒冷时代,游牧民族开始谦虚,带来文明之间的碰撞,这期间当然有痛苦,同时也有新思想的萌发。公元前566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他之后100年出生的马哈维拉创立了耆那教。中国的孔子和老子登上历史舞台。地中海的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登上了舞台。
西周和东汉的灭亡竟然与天气有关?读《气候文明史》而1600——1800年那段小冰期,近代理性诞生。在17世纪第一个长达10年的严寒中,伽利略和开普勒提出了地洞说。同一时期在英国诞生了近代实验哲学之父——弗朗西斯`培根。法国则有笛卡尔。
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进步。这其中更为突出的表现就是1600——1800年那段时期。
1570年西班牙殖民者把土豆从新大陆带到欧洲,而土豆十分适合小冰期的欧洲环境,因此迅速成为欧洲人的主食之一。因为土豆种植的普及,以法国为例,“从1371年到1791年的420年发生了110饥荒,而18世纪之后则有16次,饥荒发生的频率大大降低。
而玉米在17世纪传入中国,它作为大米的替代品迅速普及,17之后中国农业产品的70%都是大米,可以说玉米引入中国造成了“康乾盛世”的人口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