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人生三境界”解读
古今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最近看了许知远《十三邀》中对叶准的采访,叶准引用“三境界”描述习武的过程。
许知远问他到了哪个境界,他表示“呵呵”;问他父亲叶问是不是到了第三境界,他觉得还没有。
我突然产生好奇,到底怎么理解这三个境界呢?
比较主流的理解可概括为:
一、有个远大目标。
二、为目标不懈努力。
三、突然顿悟,获得成功。
网上看了类似的一些解读,抄来抄去,毫无己见。
看了知乎上一位朋友的解读,我自己的体会如下: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庸人成群结队,天才总是孤独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只是在生活,但少数人的志向,是在人类历史上继往开来,成为文明共同体。
余秋雨曾说,香港出一个饶宗颐,就不算是文化沙漠了。乍一听觉得矫情,仔细琢磨,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一条河流中,绝大多数都是泥沙和浮萍,根本无知无识的随波逐流。只有少数人有所觉醒,发觉到有一些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于是他们挣扎,奋斗……
“独上高楼”的少数人,发现自己的志向和世俗迥然不同,经过思想斗争,毅然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林中小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明确自己人生道路后,接下来就是高强度地练习,日复一日、勇猛精进。这在肉体上会付出很大代价,说轻了是牺牲你的睡眠,说严重了,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但到了第二境界的人,会觉得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连串失败的打击或旁观者的嘲讽,如果这时你还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可以牢牢守住第二境界;过不了这关的,则退回到第一境界。
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有幸与一位大师级的小提琴家相遇,她问:“您是否愿意听我演奏一曲,然后告诉我,我有没有成为艺术大师的才能?”大师回应道:“如果我听了你的演奏,然后告诉你,你不具备这项才能,你会怎么做?”姑娘回答:“我非常看重您的评价,因此我不会再表演。”大师说:“如果你会因为我所说的而放弃,那么你显然不具备成为艺术大师所需的条件。”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是最高境界,世人的理解也差别很大。
在第一境界中,我们发现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我们比别人志存高远,仿佛生下来就带有使命感。
到了第二境界,我们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付出努力,即便没有看到任何成果,也绝不放弃。
到了第三境界,有些人确实成功地改变了世界,也成为了文明共同体,然而某一天忽然“顿悟”:其实你要做的事,本身早就是被决定了的(类似于哲学中的“决定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不论大小,其实早就存在于宇宙中,只是命运安排你把它从口袋里取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