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英国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 傅婵 第三幅 《思维导图》
【作者】傅婵
【主题类型】自选:《思维导图》
【导图亮点】1.图像化字体,2.意象化中心演绎,3.创意化主干
【导图解说】
一直想复盘一张讲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可是抱着出精品的态度就特别纠结,最开始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后来又一直想等收到课程的PPT可以全面涵盖。人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被PUSH。约了2个1月的导图分享,圆圆老师来催课程介绍了,于是“不得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果然,经过前一幅全图型的历练,这次的速度也提升了许多,尤其是听说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裁判长黄丽元老师的认可,感觉多了满满的动力。断舍离的精神充分融入了这幅图中,思维导图的内容,尤其是思维的发散和收敛,以及各种不同的应用,有无限的延伸,考虑到分享的时长和受众是零基础学习,我精简了最基础但最精华的部分,并且在绘制中边画边会酿出整个流程及互动方式,第一次感受到了“跃然纸上”的课程设计。
1. 中心图
创意灵感来源于思维导图给我的感受,用Yuki给我的总结就是“脑洞开了,心血管也开了”。首先是开脑洞,水平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发散出更多的灵感,垂直思考又可以聚焦重要事件,仿佛开启了创意之门。所以,我画了一个开脑洞的自己,飞出好几只千纸鹤,绿色的纸鹤代表了萌芽和希望。第二层就是心脏的悸动,这是在我开始按照参赛标准要求自己后的跃迁。用李洲师兄的话说就是“配图的过程也是激活右脑的过程,带来更多的画面感和更深的自我对话”,也让我从零基础爱上了手绘创作,有了引以为豪的《小丸子诞生记》。所以,我画了一颗红心,心血管延伸到主干。
思维导图四个字也做了图像化处理,融入了五感的元素。思里藏着一个眼睛,代表了视觉。维字长了耳朵,代表听觉。导字融入鼻子,代表嗅觉。图字包裹在嘴巴里,代表味觉。在应用分支里用到的拳头补充了触觉。竞赛性的思维导图有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调动五感。
2. 第一个分支
用心形代表了思维导图缘起的初心,分别用创始人、结构、作用来简要展开。配上了东尼·伯赞的经典动作,思维脑图发明过程中的灵感来源神经元,对于思维导图的比喻瑞士军刀,通过开发右脑对于记忆的强化,以及用闪电来代表激发创新。
3. 第二个分支
用钥匙代表思维导图的四要素,图像、色彩、颜色和关键词。冷暖相间是我最近感触比较多的,以前会随机配色或者上彩虹色,现在会关注颜色背后的色彩语言了,感觉有点理解孙易新老师说的颜色联想的意义了。另外,连接的不同方式,也是在和很多高手过招后,我开始慢慢加强练习的。
4. 第三个分支
用不同的形状代表类型。经典的苹果联想实验,图文并茂的演示,希望让没画过思维导图的小伙伴也可以一眼就能读懂。
5.第四个分支
思维导图的特性,我把它联想成闪光点和指路灯,也就有了灯泡的灵感。结构化是我觉得思维导图对我带来最大改变的地方,虽然分享中没有时间展开思维方法的魅力,但还是想对于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有一定的扫盲。在配图的时候,突然想到垂直思考就像在井里打水,不断地钻研深度;水平思考就像是在平地上自驾,不断拓展广度。而可视化就像给自己和看官们戴上了一幅眼镜,能够更快速地沟通,更持久的记忆。
6.第五个分支
用紧握的拳头代表应用,也就是行动力,寓意重拳出击。应用的部分在分享中没时间具体展开,所以在设计时我也没有配图,因为并不是重点。
感谢刘琼的鼓励“你的每一幅都做到伯赞先生说的,比之前的有一点的提升”。成年人的模仿和迭代能力是最佳的,而思维导图让我仿佛找回了那个童年的自己,“孩子天生就会画画,会幻想”,用图说话,以图会友。
意外的发现,由于我经常摊一桌彩笔画画,100天的丸子居然爱上了抓彩笔玩。抓握能力就这么不知不觉的锻炼起来了,而且还是自发的。这就是“行大于言”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