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厘米主权”

2021-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家祥

          感谢以下这则材料,它在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与联想。

        柏林墙倒塌前两年,东德的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青年克利斯。1992年2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里奇受到审判。被告律师辩称,亨里奇只是在执行命令,而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

        但是法官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这就是著名的“一厘米主权”。2010年,它经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意味着瞬间可以拯救一条在这个世界只活一次的生命,这是每个人葆有高贵人性的“良心义务”。一厘米,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是它,往往使很多事情的因果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比如,教育不只是在教书,事实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在体制内和现实环境中,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做最大的争取与现有优质资源的融合(比如家庭、学校与社会培训等的平衡融合)。与其整日企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观察教育生活的种种细节,探寻到一个个改善教育的“一厘米之变”。教育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是教育的契机。生活即教育,无数的细节便构成了绵延跌宕的生命轨迹。细节处理得越好,我们距离蛮荒就越远。如何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细节里常驻着天使,对于高品质的教育十分重要。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会忙成这样子?多数情况下没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事?没有时间揉揉孩子的肩膀?我们能否创造出使人从庸庸碌禄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认真反思、重构当下教育生态的思想机遇?……

        有人说“教育是爱的艺术”,也有人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还有人说“坐在书桌前或摇篮旁的时候最踏实”。……如果我们已经是陪孩子成长的同路人,我们怎样能择优平衡好各路资源而不是“疲惫不堪”?这也许是我们现在思行的新常态!愿您能遇上更多“共同成长”惊喜!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一厘米之变”!祝大家越变越好,美好未来可期!

        白家祥于安天      2021.6.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